|
不公平,牛津大学和东北大学博士拿相同工资
喻海良,2014-12-6
前天写了一篇《现在站出来反对985、211,是不是太晚了》,得到不少人的认同,然而,李竞老师对我的观点表示不认同,并写了一篇《要取消985、211的背后逻辑是啥?》。在这一篇文章之中,看似李老师的观点不错,其实,在我的眼中真是经不起推敲,下面我再逐一辩驳一下。
第一条:员工待遇三六九等其实是单位人事部门无能的借口,而不是“人”多选择难的因素。我所在的卧龙岗大学机械、材料、机电学院的老师,来自很多国家不同的学校。就博士毕业学校而言,分别来自:中国东北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英国牛津大学、乌克兰科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等。按照仁兄的逻辑,帝国理工大学、牛津大学、墨尔本大学都是世界前20位大学,他们的起薪应该远远高过来自中国东北大学的老师。然而,现实中能这样吗?学校人事部门因岗招聘,一个岗位招聘登出之后,在全世界范围内招聘,不管你是毕业于什么大学,只要你有能力获得这个岗位,就表明你比其他应聘者优秀,你就应该获得这个岗位的待遇。
相反,一个企业的人事部门招聘了大量的员工,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学校,如果在单位中从事着相同的工作,但是获得不一样的报酬,这样合理?说一句不中听的话,如果在发达国家出现了按“大学排名”而给出不同薪酬的招聘广告,这一个单位一定会因为“歧视主义”而被大学生起诉,不倒闭就算是万幸。
第二条:“复读”申请名校真是中国特色。李老师在文中指出,犹太人会让子女上名校。然而,他肯定不知道在国外“上名校”真的不是很难。而且,在大学期间,如果学生觉得对所在学校不满意,第二年就可以换一所大学。以色列的大学很多,然而目前还没有进入世界前50的大学,绝大部分大学都在世界200之后,如果犹太人非名校不读,那他们的大学从哪里招生?另外,我没有查到以色列国家的高中生出国留学率情况。还有一点,有人认为保留985、211大学是抵御拼爹的方式。其实,这些人不知道,中国有很多留学生,在国内连二本都不能考取,然而依然能够进入世界前50强的大学深造。如果不看毕业生能力,而看大学生毕业学校,海外名校是不是比985、211大学更有“诱惑力”?
另一方面,中国现在有多少所“复读”高中?我的老家就有好几所专职“复读”中学。很多学生第一年已经考取上了一本或者二本,然而只是因为没有考上他们心中的“名校”,毅然放弃大学而选择复读。这里选择一个特例,中国现在最知名的高中:毛毯厂中学,一年有将近1万名复读生。您不觉得可怕?
最后一条:取消985、211,不等于平均主义。李老师鼓励国家多一些综合性大学,他认为这样学生能够获得更多方面的知识。“所言不虚”,学理工的有一点文学修养看上去很美;学文科的有一天理科逻辑也是非常的强。但是,现实中是这样的吗?有几个理工科的学生会去选择人文社科方面的课程,又有几个学文的人会选择工科?因为自己的学科知识已经太多,已经忙不过来。现在很多人认为学的课程“广”,就代表这个人学的知识多,其实大错特错。据我观察,澳大利亚本科生每学期只有三到四门课程,如果学生能够把这些课程学好,他们就非常出色。相反,中国大学不少大学本科生课程多、杂、乱,个人觉得这样的教学模式也应该改一改了。
还有,取消985、211工程,是鼓励所有大学搞平均主义吗?显然不是,我认为取消这些工程之后,让各个大学强调发展自己的“优势学科”,以后国家通过“优势学科”的情况予以经费资助。这样,每一个大学都有一些超强的学科,而我国有几千所大学,如果一个学科有10所大学在世界上处于“一流”或者“领先”地位,我国的学科发展就不会“畸形化”。大家都认为美国大学发展好,但是,美国的一流大学是否都在往“综合性”大学发展呢?美国有常青藤大学联盟,也有新常青藤大学联盟,然而,他们获得各种经费过程中,是否是因为“政府”的干预而出类拔萃的呢?澳大利亚也有G8大学联盟,但是从来没有听说过政府给予G8大学特殊的待遇和经费。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存在,但是存在并不等于就合理。也因为存在了,而且不合理,我们才希望在若干年内实现改变,这才是时代进步的表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8 04: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