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站出来反对985、211,是不是太晚了
喻海良,2014-12-04
前些天有一个热门话题,就是“985”、“211”是不是应该废掉。有很多人认为因该继续保留这些“梯队”,更有甚者,认为保留这些大学梯队是冲击“拼爹”的最后“武器”。然而,就我个人这几年的体会,我国确实到了应该取消“985”、“211”工程的时候了。
毋庸置疑,“985”、“211”工程,让这些大学获得了很好的机遇,使他们获得了腾飞。然而,在他们腾飞的背后,也存在很多“哀叹”的声音。
1)现在的“985”、“211”大学绝大部分都成了“综合性大学”。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支持下,不少大学合并了,不少大学扩容了。为了争取国家支持,不少大学不得不挖空心思把“蛋糕”做大,成为综合性大学。以我自己的母校东北大学为例,以前是一所工科大学。这几年,先后发展了艺术学院、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等等。虽然很多人依然把东北大学归类为工科大学,但事实上,是一所彻头彻尾的综合性大学,理、工、文、艺、经、管等学科齐全的大学。东北大学如此,其他985大学自也是如此。
在这个背后,有很多杰出的行业院校真的没落了。在国内期间访问了一所大学,该学校以前为某领域的前三强大学。虽然该校一直是一本大学,但是,很遗憾没能挤进211工程行列。由于教育资源的严重倾斜,这所大学现在在这个领域已经排不上号了。因为,一些211大学原本在这些领域不是很强,但是,得到国家的支持之后,把“弱项”变成了“强项”。显然,这是一种不合理的现象。虽然我自己也认为“30年河东,30年河西”是硬道理,但是没有国家政策的倾斜,他们不可能没落的如此之快。
2)国外没有学生会“非名校不读”。国内这些年教育的“产业化”看上去很成功,各类职业培训学校、还有高考复读学校。然而,说实话,在澳洲,我真没有听过“高考复读学校”。很多学生参加高考后,如果想早点工作,就直接参加技校“Tafe”了;相反如果考得好,就去好的专业了。以我自己的观察,澳大利亚招生时,看的不是大学排名,而是专业前景。像法律、医生等行业,真是挤破门槛才能进去。相反,即使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这样的世界一流大学,他们的工学部也招不到几个优秀的本科生。因为这所大学综合实力很强,但是相对而言,工科还是新南威尔士大学、莫纳什大学、卧龙岗大学要强一些。在这个话题上,科网名博贾伟老师也曾介绍过美国当地人选择大学时的心态。
相反,在国内呢?在国内认识了一个朋友,他自己说为了考上某所大学,他复读了三次,最后成功了。国内也曾有报道,某人为了考取清华大学,连续复读了8年,最终在32时获得成功。人有理想,为了自己的理想奋斗,我们是应该支持的。但是,人的青春也是有限的,人的激情也是有限的。我不知道通过n年复读终实现名校梦的朋友最后都过得怎样。如果不是国内一味地强调“大学出身”,这些人应该不至于“如此痴情”。
3)奇葩,新职员工资不看成绩却看学校。在澳洲,卧龙岗大学的学生通常自认为排在第十位。然而,就毕业生待遇而言,却可能要靠前很多。卧龙岗大学的工学院的本科生,如果在澳洲顺利找到工作,半年后通常都在6-7万澳元之间,在某些企业,三年后会超过10万澳元。这个额度应该超过不少名校的。也由于他们本科生找到工作后都有不错的待遇,当地人选择读博士的学生少之又少。
然而,国内有一些奇葩企业,给职员定的起薪是:二本毕业生多少钱,一本毕业生多少钱,211大学毕业生多少钱,985大学毕业生多少钱,清华北大毕业生多少钱。根据大学出身给职员定身价,不知道其他国家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现象。我个人认为这种行为完全忽视了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努力程度。
我们现在经常去各地旅游,比方说这次去日本名古屋开学术会议。在旅游过程中,我们不会去欣赏他的高楼大厦,也不会去欣赏他的高速公路。而会选择他那些日本特有的文化,如名古屋城、京都等。因为这些东西有特色,所以大家才会为之神往。难道大学发展,我们不应该鼓励每一所大学发展自己的特色、优势领域,而最终“千篇一律”?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6: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