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出海(原卧龙之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hailiang

博文

17个国家各自影响因子最高的10个期刊 精选

已有 52655 次阅读 2017-3-31 09:1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17个国家各自影响因子最高的10个期刊

喻海良,字之亮,2017-3-31

移动端授权发布的微信号:LetPub论文编辑科学网

最近几天,科学网又兴起了一轮关于学术论文是否“有用”的讨论。突然我想起年初《中国机械工程》副主编问我的问题,企业界希望学术期刊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当时我还写了一篇博文作为回答《现行体制下,什么是好论文?》。企业界很多人认为现在的学术论文很多都不能够为他们所用,其实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国内企业的科研人员不一定能够下载国外学术期刊的论文,而国内好的成果往往都没有发在国内期刊上。另一方面,英文期刊的论文,有时候看半天还不一定能够看懂,也因此,即使下载了,也不一定用心去看了。还有一方面,学术论文往往是领域比较前沿的问题,不见得马上能为企业所用。至于学术论文有没有用,我想大部分还是有用的,今天用不着,没准哪一天就能被用上了。前几天,善勇写的《学术啥水平,工业界就啥水平》是很有道理的。当然,这些论文可能不包含部分为了硕士、博士毕业、职称评定、年底考核、论文奖金而“编写”的流水账。

前几天写了一篇《当论文量占40%,我们就是该领域的领导者?》,其中介绍了冶金与冶金工程领域SCI期刊主编所在国家的分析。发现中国教授主要担任中国自己出版期刊的主编,而在其它国际期刊担任主编的较少。于是,让我有兴趣去分析一下目前主要国家学术期刊被SCISSCI数据库检索的情况。初步统计,有17个国家有100个学术期刊被SCI数据检索,如下表所示。其中,美国多达4291家期刊,英国有2799家期刊,荷兰有919家期刊,德国有722家期刊,他们四个国家之和已经超越世界所有SCI期刊的50%,远远多于其他国家,个人举得他们是学术期刊领域的第一梯队。而中国被SCISSCI数据库检索的期刊有195家,与法国旗鼓相当,位例第8位。应该说,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中国、法国、日本和瑞士四个国家被SCISSCI数据库检索期刊数量都在200左右,应该可以算作第二梯队。剩下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印度、西班牙、韩国、意大利、加拿大八个国家被SCISSCI数据库检索数量也都超过了100个,可以算作第三梯队。


第一梯队四个国家影响因子最高的10个期刊如下图所示。美国和英国分别拥有最好的综合性期刊ScienceNature。让我想不到的是Nature期刊的Nature Biotechnology居然属于美国期刊,我不知道是不是ESI数据库错误,还是我以前的理解错误,原以为它是英国出版的期刊。至于荷兰和德国,两个国家很多期刊都是各专业方向的顶级期刊,如我知道的在材料领域的两个大期刊MSERAM,分别为荷兰和德国所有。


相比较而言,处于第二梯队的日本、瑞士、法国和中国,虽然被SCISSCI数据库期刊数量都已经达到了200的数级,但是,就期刊的影响力而言,与第一梯队的期刊还是非常非常大的。这四个国家的特点如下:有少数期刊已经具备挑战第一梯队顶级期刊的可能。排名前十的期刊,影响因子基本上都超过了4.0。但是,这些期刊的总引相对而言不是特别高,特别是中国的期刊,除了Cell Research,其它期刊的总引均远低于1万次。


下图给出了第三梯队国家出版影响因子前十期刊。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国家的学术期刊总体影响力并不是特别强大。排到第十位,期刊影响因子基本上都已经低于3.0了。特别是俄罗斯、韩国、波兰、印度、巴西、西班牙的期刊,影响因子前十的期刊,没有一个期刊的总引数量超过1万。当然,就澳大利亚、意大利和加拿大的学术期刊而言,相对于其他几个国家,还是要好一点,他们属于第三梯队的领头羊。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用一个国家学术期刊的质量看出这个国家的学术水平。虽然中国这些年SCI学术论文数量增加很大,但是,绝大部分都是发表在其他国家的学术期刊。虽然,英国、德国、荷兰三个国家发表学术论文数量远低于中国,但是,这三个国家以及美国毋庸置疑是那些国际留学生们的优先选择。其后才是第二梯队国家和第三梯队的国家。如果中国希望将来成为国际留学生的首选,成为第一梯队成员,我个人觉得现在我们有必要再发展一大批国际期刊,我个人觉得至少应该再发展500个。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889-1042742.html

上一篇:只羡人才待遇高,没见他们考核要求有多高
下一篇:跪在母亲坟头,儿子一家人来看您了
收藏 IP: 122.207.72.*| 热度|

21 杨云平 张培昆 强涛 杨正瓴 张鹰 刘明超 翟远征 曹建军 武夷山 王振涛 王涛 陈儒军 高建国 刘世民 张莹 蔡庆华 易敏 李心诚 xlsd haipengzhangdr alial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8 11: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