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义就是思考其意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anlivan 天体物理工作者,家乡云南昆明。

博文

可操作的自律——读《奇特的一生》 精选

已有 6709 次阅读 2019-3-1 14:38 |个人分类:读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时间统计, 自律

可操作的自律——读《奇特的一生》

钱磊

 

学生推荐了一本书给我,《奇特的一生》。前几天出差路上看完了。说实话,一开始的时候只是觉得这可能是一本打发时间的书,毕竟书里的主人公——柳比歇夫不是什么大人物,和我的专业也相差太远。但是读了一两章之后就明白了导读中所说的“柳比歇夫最大的成就不是专业上的成就,而是时间统计法”是什么意思,然后迫不及待地把整本书读完了。

实际上,虽然书中详细描述了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全书并没有告诉读者,时间统计法究竟要怎么做。这和那种“工作计划的XX种方法”很不一样。整本书只是告诉读者,曾经真实存在一个践行时间统计56年的生物学家,一生写了12500页书稿。但其实这对于我来说已经是很大的帮助了。我终于看到了那些高产的研究者实现高产的方法的一点线索。

我曾经花了几年时间翻译了一本学术著作。翻译完成的时候我就在想,我一生也翻译不了几本这样的书,那些写了几十本书的人是怎么做到的呢?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大概公平的,如何在差不多的时间里做出更多的工作?我曾经尝试过减少睡眠,但过了几天我就发现这是不可持续的。我必须保证足够的睡眠,否则就会容易感冒生病,而一旦感冒生病,一个星期都无法正常工作,这显然是不是做更多工作的正确方式。

《奇特的一生》令我十分信服的一点就是,柳比歇夫的原则是每天睡10小时,累了就休息,而每天真正的工作时间平均下来只有5到6小时,这是合理的。而那些所谓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人,肯定是在胡说,或者即使他们没有在胡说,我也觉得他们作为的工作方法不可取,不值得我学习。

学习和工作中最令人懊恼的事情就是不断觉得自己虚度了光阴,但是,究竟虚度了多少光阴,这些虚度的光阴是不是必须的,不得而知,于是自己常处于自责之中,而生活状态也难以改变。柳比歇夫的经历让我眼前一亮,既然柳比歇夫一生写了几十本书,那我把对自己的要求放低一点,做到柳比歇夫的三分之一,那也不少了,而这样我实际上每天的纯工作时间只需要达到两小时,这样是不是就容易多了?当然,考虑到学科不同以及能力有限,我可能最终达不到这样的程度,但是我至少有了一个可操作的自律的方法——统计自己的时间,然后一切都有了依据,即使我虚度了时间,我也知道我虚度了多少,应该自责到什么程度,而不是无限自责,这样精神状态就好了很多。

《奇特的一生》中讲到,柳比歇夫的生活最重要的是他自己成为了一个幸福的人,即使“虚度”了时间,只要自己高兴,这就是幸福的。而要实现这一点,首先必须知道自己“虚度”了多少时间,否则只会陷入无限自责或者无限放纵中。

我尝试了几天时间统计,我发现这个办法确实有督促自己的作用。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看一下时间,中间想干别的也不太好意思干,脑子里似乎有个计时器一直在走。于是就能专心干一件事儿一段时间。我原来有记日记的习惯,后来变成过一段时间补几天的日记,这种状态给我的感觉很不好,时常自责,主要就是因为我自己也不知道虚度了多少时间。而时间统计不仅帮助我每天坚持记日记,还让我每天能看到一天做了多少事,“虚度”了多少时间(其实有些所谓虚度的时间是在陪伴家人),这种感觉好极了。我想我会把时间统计坚持下去,我或许不会有柳比歇夫或者其他大师那样的成就,但至少,我可以努力成为一个感到幸福的人。




读书荐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333-1164962.html

上一篇:思考题(四十九)一平方米的镜子反射太阳光相当于多少瓦的节能灯?
下一篇:回忆(一)球鞋
收藏 IP: 159.226.171.*| 热度|

10 孔梅 柳林涛 武夷山 海波 崔树勋 王文磊 李俊涛 吴鹏飞 张小元 zjzhaokeqin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14: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