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moxu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zmoxue

博文

再谈中国为什么没有原创新药 精选

已有 12095 次阅读 2016-11-7 10:2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中国, 责任感, 原创新药

再谈中国为什么没有原创新药

一年前,写过一篇博文,《中国为什么没有原创新药》(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68833-924577.html  )。近日因为饶毅老师的一篇博文,中国新药创制的话题再次被人们关注和讨论。

一、我的医学之路

因为高中一场意外的疾病,我进入医学院学习。临床实习期间,我在风湿科和普外科各呆过两个月,这两个科室的实习经历让我决定弃医习药。

第一次去风湿科的时候我遇到一个病人叫*平,风湿性关节炎伴发癫痫,到这个阶段的风湿病患者相当痛苦,普通的抗炎止痛药物已经没有作用,只能上环磷酰胺类的免疫抑制剂控制症状。学过药理学的人都知道环磷酰胺也是肿瘤化疗药物,副作用相当大。治疗缓解后,*平就出院了。当我半年后第二次来风湿科的时候,*平又来住院了。这次腹胀如鼓,癫痫频繁发作,异常痛苦。我每天去查房,心情都异常沉重,因为我知道医生能选择的药物都试过了。就这样,*平在我的手边走了。*平对我冲击相当大,我觉得世间最可怜的不是患者,而是医生,他们无药可用,比患者更无助,最后能够给患者的只是言语安慰。

同样第一次去普外科的时候,我遇见一个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大个,180斤的体重。医学上描述胰腺炎的疼痛叫毁灭性疼痛,你可以感受到这种患者所承受的折磨有多大。更恐怖的是,这种患者必须严格限制经胃肠道的蛋白的摄入,所以只能静脉注射氨基酸补充必要的营养。治疗一段时间患者出院了。等我第二次来到普外科的时候,他又回来了,不是看病历,我真的认不出是同一个人,短短3个月,他只有不到100斤了,骨瘦如柴的情形至今难以忘记。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是我的带教医生说,能用的药都用了,剩下的靠他自己了。医生同样的无药可用,同样的无助,有良知的医生也能感受到同样的痛苦。

这两件事情让我觉得,医生是无助的,他们需要更多可供选择的药物,可供选择的医疗手段去治疗患者。患者也是无助的,太多的疾病诊断明确以后,其实是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的。所以我放弃医学,改学了药学,希望能够带着最初的梦想,真正的解决一些医生、患者的困难,缓解一下他们的痛苦。

二、我的药学之路

06年研究生毕业那一年,正赶上中国的新药研发核查风暴,前SFDA的大当家郑筱萸作为一个符号被不同行业的人记住了。记得那一段时间,所有的制药公司都是忙碌的,忙着撤销申报材料,忙着借古董岛津液相(可以修改谱图时间),忙着重新“做”数据。慢慢的改剂型不好做了,仿制的申报也越来越严了;人们开始重视原创新药的研发了。

而我有幸进入国内算一流的科研机构,也算一流的研究组,从事我当初希望的新药研发相关工作。多年的研究经历,感受到了中国科研状况的变化,新药研发的变化。前几天高中同学聚会,同学说,中国没有科研,都是忽悠。我说,我所在的科学院一直在认真的做科研,我的老板也是真的在做科研——而这也是我一直坚持科学研究的原因。而这也让我一直在思考:中国为什么没有原创新药?

三、中国为什么没有原创新药

抛却上篇博文提到的很多具体科学技术问题,想说说其他方面。

什么是原创新药?

借用前博文的理解。原创新药的定义,我理解就是基于全新机制的全新结构的新药。即使做不到全新机制,全新结构是必须要保证的。

不要谈改剂型也能按新药审批,不要说混合物按法规也可以批新药。

中国做原创新药的出发点是什么?

中国人口众多,老龄化日趋严重,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需要看病吃药的人越来越多了,因生病所产生的经济支出也越来越多。

一些新的治疗策略,新的药物,毫不客气的说,基本都是国外大公司的专利产品,专利保护期的新药所要求的利润(也就是我们多支出的医疗成本)是其生产成本的十倍以上是只多不少的。

我们国家在航天、高铁、通信等领域都已经取得后发优势,追上、超越或者领先西方国家了。科技领域的进步或者领先事关国家凝聚力、民族向心力、国民自豪感,所以国家层面大力推动中国原创新药的研发可谓有多方面的动力和需要。

医药产业早一点突破,早一点造出原创新药,就少支付一点专利费,就可以多缓解一点国家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科学家做原创新药的出发点又是什么?

中国做事情,喜欢随大流,跟风炒作。科学家也不能免俗。大众对科学家的印象都变成大忽悠:这个是危险的。但坚持真正做科研的科学家还是有的,而且还会越来越多。

那科学家做原创新药的出发点是什么?国家基金支持力度大?随大流?还是真的有行业责任感、学科责任感?

不懂医、不懂药,面对患者甚至人,没有基本的医学怜悯之心而做药物研发的人应该是有的。他们是商人,看到的是利益。但这个需要资本推动的行业里也确实需要这样的人。

随大流的也是有的,落个浑水摸鱼,能拿点经费也是好的,管他国家需要,行业需要,患者需要;只剩下,我需要。需要项目,需要经费,需要名头,需要文章,需要我要的一切。但这类人其实也是需要的,他们壮大了我们新药研发的队伍,看着浩浩荡荡的也好。

有责任感的科学家是难得的,功成名就仍不忘初心的科学家更是难得的。如果这类科学家越来越多,我们的新药研发就找到了根基,找到了方向,找到了未来。

中国原创新药有赖于科学家的责任感,也有赖于有责任感的科学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68833-1013189.html

上一篇:应连飞整理的界首市民间歌谣
下一篇:小人物韩春雨的大梦想
收藏 IP: 124.16.10.*| 热度|

31 肖晟 檀成龙 杨中楷 周健 张洋 王伟 陈理 赵凤光 吴炬 戴德昌 李久煊 陆泽橼 张成岗 赵琳琳 黄永义 陈照强 赵建民 王大岗 梁洪泽 翁巨扬 唐小卿 鲍海飞 周向进 王亚非 yiwen123 UNCblue haipengzhang seeker99 lixuezhong guhanxian yuzhongd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4: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