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间隙,恰好赶上中秋,朋友邀我们去扎龙湿地看丹顶鹤。一路上,两边是茫茫稻田,金黄一片,毕竟是湿地,适合种稻。路两侧,绵延十数里都是格桑花,一副入秋特有的气候和景致。
扎龙属湿地生态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境内(部分地区位于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和林甸县境内),是乌裕尔河河水漫溢而成的一大片永久性弱碱性淡水沼泽区,由许多小型浅水湖泊和广阔的草甸、草原组成,河道纵横,湖泊沼泽星罗棋布,湿地生态保持良好。扎龙沼泽地最大水深0.75m,湖泊最大水深达5m,该区生息繁衍的鱼类有46种,昆虫类达277种,鸟类260种,兽类21种。其中丹顶鹤、白枕鹤、白头鹤、闺秀鹤、白鹤和灰鹤均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动物。
一入景区,便是漫野的芦苇和片片水面,青绿的水里一群群游鱼在水草里穿梭,远处时而可见有泛白的鲤鱼跃出水面,跌回水中漾起一圈圈涟漪。
同行曹总建议大家慢慢欣赏景色,第一场丹顶鹤放飞已经错过,不必着急,边走边看能赶上第二场。
秋天的芦苇几近枯色,芦苇荡里偶尔有白色飞鸟惊起,叽叽喳喳飞向湿地深处。大家忙着照相、合影,难得近距离感受湿地。
走着走着,看见远处土包芦苇丛边有几只仙鹤,开始以为是假的,相机拉近距离才发现竟然是真鹤,高抬腿轻落足,很悠闲。旁边小桥护栏上落着几十只白色的水鸟,时而飞起几只盘旋一圈再落回原处。
这里养鹤的人有几家,对鹤感情很深,当成自己的家人一样,其中根据一个动人故事,一个女孩为救鹤献出年轻的生命,还被写成了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徐秀娟,为了丹顶鹤而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首歌就是为了悼念这位丹顶鹤的守护者而作。
1964年,徐秀娟出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父亲就是一名丹顶鹤守护者,刚满17岁的徐秀娟就跟随父亲来到了扎龙自然保护区养鹤,在她的照顾下幼鹤的成活率能达到100%。经过驯化的小鹤能听人指挥完成许多动作,她还指挥丹顶鹤协助拍摄了《丹顶鹤的一家》和《飞来的仙鹤》等影片。扎龙自然保护区的驯鹤技术也随之声名远播。
1985年,徐秀娟为了汲取更多的知识,自费到东北林业大学进修野生动物保护专业。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学校也考虑到她的困难,给她减免一半学费,但还是负担不起剩下的费用。有好几次交不起学费,生活难以为继,她背着老师和同学四次献血换来一些钱,维持学业。后来,她又决定将两年的学业压缩一年半完成,最后经过不懈的努力,以优异成绩结业。献血换钱这些事,都是后来从徐秀娟日记中得知。
徐秀娟从东北林业大学刚刚结业,就接到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的邀请。盐城自然保护区和扎龙保护区相呼应,这里是丹顶鹤的主要越冬地。徐秀娟为了丹顶鹤,说服了家人。远离了自己所熟悉的扎龙保护区,不远万里,来到了盐城。
1987年6月29日,徐秀娟最后一次回家又离家,与她随行还有内蒙古送给盐城的两只丹顶鹤。就在9月15日那天,两只丹顶鹤鸣叫不已,徐秀娟把它们抱出来放到水塘。不料两只鹤竟挣脱了绳子飞走了。到了晚上一只鹤找回来了,还有一只没有找回来。夜深了,大家都回去了,可徐秀娟放心不下,一个钻进密密的芦苇,还是没有找到。第二天饭也顾不上吃,又出去找了。在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另一只鹤找到了。但徐秀娟却迟迟不见回来。年仅23岁的年轻生命,为她最心爱的丹顶鹤付出了宝贵生命。
但故事到这还没有结束,徐秀娟的弟弟退伍转业,放弃了国企的工作,来到了扎龙保护区工作。一干就是18年,最也牺牲在了沼泽地,年仅47岁。现在徐秀娟的侄女徐卓,接过了爷爷、姑姑、父亲的接力棒,也回到了扎龙自然保护区工作。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中央电视台朗读者2018年第二季5月5日那一档节目,其中就讲述了徐秀娟一家人与丹顶鹤的故事。
听着徐秀娟的故事,看着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心中不免又想起那首歌。
路边,一群游客围着几只鹤,鹤胆子很大,不惧游人,信不而行,展示着他们才是这里的主人。
一边看着想着,一边随着众人来到了放鹤的土丘附近,几百位游客都拿着手中的相机,焦急等待着丹顶鹤的出现。十一点整,土丘远远看见训鹤师手拿两面小旗交叉挥舞,旋即,音乐声响起。土丘背后的训鹤师快步跑出,身后一群丹顶鹤疾步跟着展翅冲天,遮天蔽日,然后形成人字形由远及近飞升越过头顶,人群惊呼,不少游客拿着相机竟忘记拍照,除了震撼还是震撼,发自内心的震颤与感动,鹤舞九天俯瞰苍穹......
ceb5a969e0e1591f3c107db4d9d6c78d.mp4
扎龙,一个神奇的地方,扎龙,丹顶鹤的故乡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30 04: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