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network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alcon Green Templeton, SBS

博文

从学术打假看科研生态

已有 4684 次阅读 2012-2-5 07:3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研, 方舟子, 科学研究, 打假

       对于学术打假我是双手赞成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科学研究要经得起推敲,需要不同的声音;其次,这是学术自由,科学工作必须包容不同的声音。至于"假"是主观恶意造成的,还是正常的科学错误再另外甄别,这不属于我理解的打假的范畴。
       体制外的打假者是非常令人敬畏的,因为公开的质疑和否定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胆量的,尤其是对权威人物的质疑其危险性绝对不亚于虎口拔牙(你说要有一个具有自我清洁能力的体制该多好呀)。我没有方舟子“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勇气,于是当江湖上刚拉起“方舟子”大旗的时候,觉得这人真牛!!是条汉子。
       最近韩寒和方舟子的论战打的很是激烈,吸引了多家媒体的注意,从年前打到年后。这年头,想视而不见可真难呀。
       看到这个事件,我的第一反应是:乖乖,方舟子怎么打假都打到西伯利亚去了,这文学圈和可和科研圈差老鼻子远了(个人认为所谓人文科学、社会科学都是扯淡的名词。人文学就是人文学,社会学就是社会学)。以前参加学生答辩经常看见他们“神游万仞,精骛八级”,最后是怎么也转不回来了。可是这些学生大多是本科生,没有经过基本的科研素养训练。方舟子是海龟,应该不会不知道这里不是自己擅长的阵地吧。
       论文是否数据造假,是否一稿多投,是否抄袭皆有据可查,这文学作品怎么“造假”我还真摸不清。
       可能他是打有准备之仗吧,不过随着事态发展,觉得他的确“离”学术二字越来越远了。所讲的内容中的论证是越来越少,臆断是越来越多。看他的解读,就如读一本意识流小说——拿来做饭后消遣不错。这样来打假我还是头一会看,真逗。记得以前看到过类似的几篇小品文,有的论证了孙悟空是女性,有的论证了爱因斯坦根本不会搞科研等等,很有趣!!
        但我是及其反对这种“不负责任的、轻率的质疑”的,就如我很讨厌大嘴宋祖德一样。人是最宝贵的资源,民主自由的前提是对每个人人格的尊重(德先生)和对事实的尊重(赛先生),因此无论打假、质疑的对象是谁,都应该先将事情的“真伪”与对象的人格剥离开来。只抓“真伪”,去伪存真。方舟子开始就做有罪假定,还毫无根据地把韩寒父亲拉入战团的做法令我及其不齿。此乃假君子真小人做派。
        有的人可能要说“你自己不打假,还不让别人做么”? 非也。在尊重事实、尊重人格的前提下去伪存真,谁不愿意呢?如果“打假”的方式不对,谁又能否认它也可以被用来做杀人的屠刀呢?如果我们用信念、口号和所谓的"技术"就可以让造假者原形毕露,那么这和文革又有什么区别呢?
        这件事情往小了说是方舟子和韩寒两个男人的战斗,往大了说其实关系到科研圈里的每个小人物——如何保障你、我这样小人物的基本权益。从打假的制度层面说,问题在于谁来质疑,谁来调查取证,谁来最终评价。我们知道即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是很容易出问题的,同样的道理,即当侦探又当法官也是及其危险的。但恰恰我们最最缺的就是"法官"这个角色,我想这也是方舟子勉为其难,兼任这个角色的原因。或许也正是这种神圣感和非常自由伸缩的空间让他把打假的注意力从学术圈转移到了商界(质疑唐骏,李开复),进而又进军文学界。而"法官"这个重要的角色不仅在科研圈打假圈,甚至在整个社会都是缺失的。
        管窥窥豹,从方舟子打假可以看出,其实我们生活在一个恶劣的科研生态环境中。在这里有一部分人不用做科研却可以高枕无忧,一部分人辛苦工作也能够苦尽甘来,还有更多的在忙忙碌碌却也碌碌无为。除了这些人,还有一只无形的手控制每个人的行为,只要每个人都不舒服它就很高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2086-534379.html

上一篇:家乡临汾的过年习俗[转载]
下一篇:新鲜出炉的一篇PRE
收藏 IP: 86.26.20.*| 热度|

3 井然哲 杨华磊 白图格吉扎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