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尔滨的霁虹桥,是连接南岗区和道里区、横跨在滨州铁路线上的一座老桥,建成于1926年。
因为通往满洲里的滨州铁路线在穿过霁虹桥后就向左侧的松花江的方向拐了个急弯,就向人的胳膊肘向里拐一样,所以,铁路弧线左侧的一片区域就被称为道里区(原来也曾叫埠头区)。滨州铁道弧线外侧、夹在另一条在此桥下分叉通向三棵树站(现在的哈东站)的铁路之间的一大片区域,则被称为道外区。早年的道里和南岗及马家沟区洋人比较多,而道外区则是咱中国老百姓的天下,所以,那里有道台府、有整条街的中华巴洛克,也有品种繁多的小吃,还有裤裆街这种很俗气的街道名【顺便说一句,小说《夜幕下的哈尔滨》中叛徒刘勃居住的那条裤裆街,解放后改名叫天一街,再后来街路改造,现在已经消失了】。
要说道里道外这种命名,哈尔滨还是蛮规范的,有道里就真有道外跟它对应。而在我的老家四平,却是只有道里(现在叫铁西区)而没有道外,却有个莫名其妙的道东(现在叫铁东区)。这是因为,四平市(解放前叫四平街市)的道里的叫法,是从张作霖修的四洮铁路(现在延伸成平齐铁路线)在北郊的大拐弯那儿来的,拐弯以外就是条子河,再往外就是红嘴子山(丘陵地)的农田了,没有市区可言,自然不能叫道外了。而另一条更早的南满铁路(现在的哈大铁路)把市区大体均等地分割成东西两块,路东侧被称为道东(现在叫铁东区)。
囧!
本来打算贴几张照片就撤的,严重跑偏、火车都下炕了。。。。
1、从车站广场走向霁虹桥,月牙街旁的木杖子
2、僻静的小街上,那些摆棋局骗人的家伙,还在么?
3、霁虹桥的“桥头堡”
4、这,是传说中的飞轮么?
5、桥上古朴的路灯
6、桥下的铁路
7、桥面上
8、格瓦斯,秋林的!【其实还有得莫利的!哇哈哈?笑话而已!】
9、建于1926年。。。
10、桥名
11、一眼望三区——左边道里,右边南岗,中间道外!
12、这回明白,为啥叫道里了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8 06: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