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凤来仪落基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henixInRocky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为念天涯远,尤思岱海滨。万里身是客,尝使泪沾巾。少年江湖老,何敢忘初心。

博文

我的卧底经历——和地下论文买卖产业的一次亲密接触 精选

已有 16032 次阅读 2014-5-29 10:56 |个人分类:杂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学术诚信, 论文买卖

有些人鼓吹卖淫合法。在媒体上看到有一个加拿大的仁兄接受记者采访发表关于这个话题的评论说,sex合法,做买卖也合法,干嘛买卖sex不合法?把这个逻辑放进学术圈儿:写论文合法,干嘛买卖写好的论文不合法?

两三年前,我有幸和中国的地下论文买卖产业有过一次亲密的接触。当时实验室的某设备总是出故障,无奈我做实验用的一套东西送回供货商那里修理去了,就趁这段时间做做理论课题,写写文章。闲来无事在网络上看到有翻译公司招聘兼职的编辑,帮助中文作者润色英文科技论文。我天生喜欢和文字打交到,又能帮助别人,又能赚点外块,何乐而不为?该公司当时在招聘广告上给出的酬劳书目可是不菲,年收入在人民币六位数的数量级。于是给他们发了邮件,表达了应聘的愿望。对方查看了我的简历,了解了我有发表SCI论文的经历之后,表示可以合作。酬劳是按篇算,光你说润色好了不行,还得发表了再付钱;付钱的多少取决于影响因子的高低:1分儿的文章是多少钱,3分儿的文章多少钱等等都明码标价;还有润色的程度不同也不同,在英文稿件上润色,多少钱,中文直接翻译成英文,又是多少钱。我想这些规定也挺合理,毕竟付出的劳动不同嘛。唯一有点儿不公平的是影响因子的事儿,要知道有时候并不是因子越高越难发,尤其是交叉学科,这背后的因素很多。不过人家这么规定了,就服从吧。合作开始了:

公司方接连给我了几份样稿,我发现多是和我的领域偏差很大的稿件。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我都回绝了,同时回复说我不能对这些稿件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弄不好误导人家。公司方说好吧,这里有和你的领域接近的,请看能否帮忙润色?我又收到了几篇全中文的文稿。这几篇所谓的“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他们完全不像个论文的样子,或者不够被称作“论文”的档次。比如有一篇“文章”,没有introduction,没有reference,所以我不知道他们想要干什么,也不知道他们要干的这个事儿究竟是个什么事儿;又比如有一篇文章,通篇都是讲作者关于某一个仪器的“设计”,框图、示意图什么的一堆,结果到最后也没有描述一点点哪怕是最基本的数据;凡此种种,让人惶恐不已。我心想这是让我润色啊,还是让我给你写啊?我又跟公司说,不行啊,这都发表不了的。还想发SCI?这简直连个一般研究生的课程作业、term paper的水平也不够啊。公司回复说,还有一种服务你可以试试。我说哪种?回复说,作者只给题目,你写文章,但是最后署名是他们——也就是所谓的“作者”们。公司还特别强调,这种服务的稿酬最高了,价码另算。我感觉这个事儿就大了,问他们,这不是违反学术道德的事儿么?回复说,是滴——但是你能做么?我说我做不了,我也混学术圈儿的,博士还没有毕业呢,我恨不得自己多几篇文章呢。

没有想到无意间就这么和地下的论文买卖产业近距离接触了一次。没想到我国重农抑商了这么多年,反而今天把做生意做到了极致。我记得一部抗日电视剧里的日本军官跟一个中国人说(大意),你们中国人很有意思,你们平时拜佛信神什么的,都是有目的的,而不是出于信仰。事儿成了,还要还愿,你们是跟神在做生意么?日本人话难听,却点破了一个道理。我们国人精明得很,又很实际,信仰、原则什么的,都可以牺牲,把事儿做了,生意成了是硬道理。

之后没过多久,爆出了某著名顶级刊物上关于中国地下论文产业的报道。又查阅中文大众媒体得知,原来论文买卖居然还成了人尽皆知的秘密。2010年至2012年间,媒体关于这种现象的报道很是热闹了一阵。这个市场究竟有多大,数据不一,但是不同媒体的估值都非常惊人。据说一篇SCI可以炒到接近20万元人民币!

据我的估计,通过这种取道购买论文者多是非专业的研究者,应该是为了保送、升学和考试而急需论文的在校学生,各种企事业单位中需要论文晋升职称的各类工作人员,再就是研究水平较低的所谓科研工作者。总体说起来是个低端的市场——经我浏览的稿件,质量普遍低劣,作者显然是急功近利,而又不熟悉最基本的科技论文写作。

然而和这个巨大的低端的市场形成对比的是一个隐形的高端市场。这个市场里的交易不是靠货币,而是利益的交易。利益交易的双方是正规的、职业的科学家。个最常见的例子是科技论文的人情挂名现象。有一天一个同事发个我一封email,链接了某著名英文媒体的一篇报道。同事跟我说,看到报道的内容是有关我在中国的母校的,也许我会感兴趣(丢人丢到国外了)。报道讲述了一位北美的教授质疑国内某大学的一篇医学类论文作者署名存疑。抛开论文的内容不说,这位北美的教授作为审稿人要求论文的作者描述每个人的具体贡献,因为他通过蛛丝马迹怀疑署名有问题。我没有跟进,最后事情应该是不了了之。但是学术文献署名不严肃,送人情换取利益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大量存在的。至于交易的利益,自然应该是五花八门。这种变相的买卖虽然没有直接沾染铜臭,但本质上却是和买卖无意,与前者乃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关系。其危害,恐怕更甚。

   最近又听说随着出国留学的人数激增,有学校的教务处的工作人员干起来收钱帮学生改成绩单的勾当。我听说以后大为吃惊——真不知道我们还能开发出多少赚钱的好门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02703-798625.html

上一篇:身在海外,我觉得逐步取消海归人才和本土人才收入差异是大势所趋
下一篇:中国高校的‘狼’真要来了-生源篇
收藏 IP: 142.244.113.*| 热度|

45 蒋新正 赵美娣 王振亭 武夷山 张帅 喻海良 梁洪泽 何清 曹聪 陈沐 水迎波 肖振亚 唐凌峰 李贤伟 强涛 苏红 庄世宇 季丹 刘立 孙杨 廖晓琳 李梅 刘军胜 孔梅 汪晓军 孟庆勋 刘淼 李宇斌 张骥 孔晓飞 胡九龙 王随继 吴锦宇 陈敬朴 刘继为 zxzhjxz biofans wangqinling ljxm zhaorzh rosejump wuxjie yunmu zhucele eastHL2014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17: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