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anb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hanb 教育工作者

博文

大自然的猎人——生物学家是怎样炼成的

已有 4854 次阅读 2008-12-29 16:49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科学家, 传记, 图书推荐, 大自然

大自然的猎人——生物学家是怎样炼成的
 
爱德华·威尔逊,1929年生于美国阿拉巴马州伯明翰,1949年毕业于阿拉巴马大学,1955年获哈佛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同年开始在哈佛大学执教。目前,他任教于佩莱格里诺大学,并为哈佛大学的昆虫学研究员。
威尔逊是当今美国生物学翘楚。他于196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获得过全世界最高的环境生物学奖项,包括美国的国家科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克拉负德奖。1996年,威尔逊被《时代》杂志评为当代美国影响最大的25位美国人之一。
威尔逊擅长著述,曾以《论人性》和《蚂蚁》两度获普利策奖。
读《大自然的猎人》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作者对自己童年时光的描写,既详实具体形象,又风趣曲折动人,读后觉得那真是一个别样风格的少年时光,给人诸多遐想:要是自己能有这样的童年时光该有多好啊!所以笔者在这里向各位特别推荐此书,如果您是爷爷辈,那就把书中主人公儿时的故事讲给孙辈们听吧;如果您是一位科学工作者通过阅读此书会帮您获得许多科学的灵感;如果您是一位人民教师那就更好啦,希望您阅读后,一定将这本书介绍给您的学生,好为我们国家培养更多的像威尔逊这样的科学家;如果您是孩子的父母,也不妨读读这本书,用它来教导自己的孩子如何从小培养科学素养。当然,如果你是少年儿童的话,那就没有什么好说的,立即拿起这本书读吧,你一定会爱不释手的。
从小立志当科学家
从小立志当科学家的人不少,但真正立志并且成为科学家的人并不多。威尔逊就是这为数不多的立志者之一。他说我在小小年纪便打定主意将来要作科学家。是什么原因促使威尔逊下决心一辈子要当科学家呢?是亲近自然的缘故,是大自然的恩赐。威尔逊想当科学家的目的不只是探究自然奥秘,更是从此他可以永远和大自然保持亲密接触,“以便能够多多接近大自然。”
威尔逊记忆里首次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海滩上的大发现。那是在他7岁大小的时候,他发现了一只大水母,他仔仔细细地把水母看过来看过去,那印象真是终生难忘,“直到现在,只要我凝神回想,这只水母依旧能表达出蕴藏于大海中的神秘以及邪恶。”因为有这个发现,从此威尔逊的心目中就有了天堂海滩。观察水母是他上的第一堂自然课。
眼看暑假就要来临,可是家里却出了麻烦。父母的离异使小威尔逊心里很苦恼,为了排除苦恼,他成天就在天堂海滩转悠。这期间,他几乎无一遗漏地把整个海滩仔细地搜查了一遍又一遍,凡能进入视野的他都不放过,在他看来它们都是“宝藏”
在这个过程中,威尔逊还不时把目光移向近海。他看见了腾出水面的海豚,于是他想会不会看见鲨鱼或者是其他更大的海洋动物呢?于是他只要有空就会守望大海。大海总归是慷慨大方的,虽然,没有给威尔逊送来鲨鱼,但这天一尾鳐鱼进入了威尔逊的视线。对于一个年仅7岁的小孩来说,这尾鳐鱼就是一只很“大”的动物了。
从书中的记载来看,最初威尔逊喜欢观察大个的动物。可是一次偶发事故使他不得不改变主意。有一天威尔逊钓到了一尾鲈鱼,由于用力过猛鲈鱼被扯出了水面,刚好摔到威尔逊的脸上,严重的后果是他的一只眼睛被鱼翅刺瞎了。没有办法,威尔逊只好明智地决定研究昆虫。
显然这次意外对威尔逊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但是威尔逊本人丝毫不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他也没有怨天尤人,更不觉得有什么后悔。这也很好理解,因为威尔逊太爱大自然了。这样一出常人眼里的悲剧,在威尔逊看来却成了一个决定终身的大事。“不管怎样,我一定得找出一种动物来研究,因为我心中的火种早已点燃。”从此,威尔逊把目光从海滩移到了地球上最小的东西。
一般来说,童子军往往是战功赫赫的将军乐意向人炫耀,可是威尔逊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童子军。童子军的经历不仅丝毫不影响他成就伟大的科学事业,反而对威尔逊人格的塑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威尔逊身上许多优秀的品质都得益于童子军时期的磨砺。比如说他对献身精神的赞赏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等。
绝对的昆虫迷
决定研究昆虫以后,威尔逊就开始观察和收集昆虫。科学家在自然中可以获得快乐,但首先必须承受痛苦,这一点早已为科学史所证实。威尔逊从大师身上学来的从事昆虫研究的铁律就是:“勇气、苦干、决心、受些痛苦,而新种将等待心志坚韧者。”
观察昆虫不像那些大块头的家伙来得便利,更需要耐心和毅力,威尔逊正是这样做的。只要是他到过的地方,那怕是街道他都能发现昆虫。威尔逊观察蚂蚁跟法布尔一样,都能察觉别人所不见,都善于从蛛丝马迹中找到有价值的东西。就在他父母居住的公寓楼边上的空地上,他居然发现了一只死了的狮蚁,他敏锐地嗅到了狮蚁发出怪气味。这时的威尔逊年仅6岁。40年后他居然再次来到同一地方,试图再发现点什么。再过了15年他还忘不了那个让他梦牵魂绕的地方。不仅如此,威尔逊发誓要在有生之年一直观察它80年。
是小孩子谁不喜欢跟小伙伴一起玩耍,威尔逊也一度近似狂热地成天跟小伙伴们泡在一起,可是他总也放不下当科学家的梦想,他还是更倾向于以大自然为自己最要好的玩伴。1938年他把抓来的割蚁养在床底下的泥土中,观察它们是如何打洞的。10岁那年他又来到了一个新的住处,那里有一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威尔逊经常在这里一逛就是几个钟点。下一个他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国立动物园。
12岁时他又把目光聚焦在蝴蝶身上。“每看到一种新的蝴蝶,我便满心欢喜;当我捉到第一只标本四时,更是把自己想象成正在用网子捕捉大猎物的猎人。”他曾用弹弓捕捉过小爬虫。曾研究过捕捉蜥蜴的最佳方法。这期间他还捕捉过蛇,也有许多历险的故事。经过少年时期的锻炼,他早已成了捕捉昆虫的好手,据说他上高一的时候,一堂课就能抓到20只苍蝇。他甚至研究过苍蝇运动的规律。14岁他就完全可以胜任夏令营的博物学助教这个工作。总之,威尔逊与昆虫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看了这些使你不得不佩服这个少年的认真、执著、坚韧。就我阅读本书的感受来说,觉得这样的人要是不能成为科学家、昆虫学家的话,老天就真是太不公平了。
用威尔逊本人的心里话说就是:“为什么我要在事过境迁近60年后,对诸位讲述这个小男孩与水母、大鳐鱼以及海中怪兽的故事?我想,这是因为它勾勒出一幅轮廓,隐约可见一位博物学家是如何造出来的。”
如果你真的想要知道一个博物学家、生物学家和昆虫学家是如何造就出来的,那就请你阅读《大自然的猎人——生物学家威尔逊自传》吧。
 


读书荐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0064-207543.html

上一篇:甘愿坐冷板凳是一种科学境界
下一篇:中国的“哈佛”哪里去了?
收藏 IP: .*| 热度|

5 李建立 王德华 孙平 曹聪 李宁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04: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