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真理开始时总是在少数人手里,总是受到多数人的压力。这是一个规律。”
不是由于有意压抑,只是由于鉴别不清,也会妨碍新生事物的成长。
为我国2070年开始的诺贝尔科学奖“井喷”清除障碍、铺平道路!
客观规律是客观的;独立于人而客观存在。
[年终献礼] 建议加强“非同行评议”论文的作用
一、建议加强“非同行评议”论文在各种评价中的作用
鉴于目前“同质化”论文暴增,极有可能将真正的创新工作淹没。特建议加强“非同行评议”论文的发表力度。并且在各种评审和考核中,特别是“原创性”的项目评审中,加强对非同行评议资料的重视。
“早发表,晚评价。”这是科学的规律,即科学工作要经过历史检验才能逐步确定其真实价值。不要忘记华罗庚老师在1978年的观点。公开发表,是完成评价的第一步!
赫胥黎说:“历史告诫我们说,一种崭新的真理惯常的命运是:始于异端,终于迷信。”
即使著名的艾萨克·牛顿,也输给了“同行评议”!
二、不要过度迷信同行评议
同行评议:阻碍“0到1”,不阻碍“1到2”,帮助“2到3”。
不要过度迷信同行评议:
(1)人类科技史上的3个“奇迹年Annus mirabilis”,作为现代科学诞生年的1543年(维萨里的《人体构造》和哥白尼《天体运行论》)、1666年(牛顿)和1905年(爱因斯坦),科学巨人们所创造的科学奇迹,以及构成现代科技体系的大多数重大科技成果,都不是在同行评议下完成的。
(2)二战之后,人类的科技增长进入相对平缓的时期,明显表现出重大创新减少但一般性创新活跃的特征(Dong J、Li W、Cao Y等,2016)。能够基本上识别出良好科技成果的同行评议,在此条件下充分发出了积极的作用。这也引出一个问题:同行评议的制度化、社会化,和此时科技增长的平缓期出现,有没有内在的因果关系?换言之,同行评议是否扼杀或阻碍了重大科技成果的出现?
(3)反过来:
从2001~2018年,长达17年。500人次(量级)的“同行评议”,并没有阻挡安韦萨(Piero Anversa)心肌干细胞造假。
从2000~2002年,短短3年间,舍恩有28篇不可信论文发表。包括Nature(7),Science(9),Physical Review(6)。与之相关的6项专利申请。
80人次(量级)的同行评议,而且包括这些顶级期刊的同行评议,并没有阻挡舍恩(Jan Hendrik Schon)的造假。
三、牢记一位真正大专家的论述
(1)一九五七年六月十九日:
“为了判断正确的东西和错误的东西,常常需要有考验的时间。历史上新的正确的东西,在开始的时候常常得不到多数人承认,只能在斗争中曲折地发展。正确的东西,好的东西,人们一开始常常不承认它们是香花,反而把它们看作毒草。哥白尼关于太阳系的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都曾经被看作是错误的东西,都曾经经历艰苦的斗争。”
“但是压抑新生力量,压抑合理的意见,仍然是常有的事。不是由于有意压抑,只是由于鉴别不清,也会妨碍新生事物的成长。因此,对于科学上、艺术上的是非,应当保持慎重的态度,提倡自由讨论,不要轻率地作结论。”
(2)一九六二年一月三十日:
“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事实,起初,真理不是在多数人手里,而是在少数人手里。”
“历史上的自然科学家,例如哥白尼、伽利略、达尔文,他们的学说曾经在一个长时间内不被多数人承认,反而被看作错误的东西,当时他们是少数。”
“同行评议”阻碍原创,
还阻碍的那么理直气壮,阻碍的那么冠冕堂皇。
同行评议,牛顿 PK 胡克:胡克赢了!倒下的烈士是牛顿!
图片来自互联网,感谢原作者和有关人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44826.html
并且,当初胡克等人对牛顿的“同行评议”,实质上阻碍了人类科学的进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3897.html
感慨: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本庶佑(Tasuku Honjo)说:
“真正一流的工作往往没有在顶级刊物上发表。这是因为,一流的工作往往推翻了定论,评审员会给你提很多负面的意见”。
其实,1970年以后,“超一流的工作”往往无法公开发表!!看看历史上的牛顿吧!
马克·吐温:幽默的内在根源不是快乐,而是悲哀。
Mark Twain: The secret source of humor is not joy but sorrow.
参考资料:
[1] iPlants,2021-10-11,【PNAS】“同质化”论文暴增,从根本上阻碍了科学的进步!
https://mp.weixin.qq.com/s/oEFxMf4l8jNTpWkWYycB_w
[2] Johan S. G. Chu, James A. Evans. Slowed canonical progress in large fields of science [J]. PNAS, 2021, 118(41): e2021636118. October 12, 2021.
https://www.pnas.org/content/118/41/e2021636118
[3] 2019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William G. Kaelin Jr., 2017-05-23, Publish houses of brick, not mansions of straw
https://www.nature.com/news/publish-houses-of-brick-not-mansions-of-straw-1.22029
The danger is that papers are increasingly like grand mansions of straw, rather than sturdy houses of brick.
危险在于,论文越来越像稻草豪宅,而不是坚固的砖房。
相关链接:
[1] 2021-10-12,“同质化”论文暴增:“同行评议”阻碍“0到1”原创的新实证结果(PNAS)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07679.html
[2] 2021-12-15,[复习] 原创三大杀手:同行评议、短期考核、没有时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16730.html
[3] 2019-12-13,高创新科研:科学网名言荟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9913.html
[4] 2019-10-09,[负能量] 同行评议缺点和消极作用的报道(汇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1265.html
[5] 2021-08-29,[讨论] 牛顿:让做不出原始创新者去评议他人的原始创新,结果是什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01927.html
[6] 2021-12-14,[新闻+旧闻] 论文“同行评议”没什么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16561.html
[7] 2021-10-15,[旧闻] 2014年 SCIENCE 杂志:“同行评议根本不能预测研究的成果。这令人非常不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08100.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0: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