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真理开始时总是在少数人手里,总是受到多数人的压力。这是一个规律。”
不是由于有意压抑,只是由于鉴别不清,也会妨碍新生事物的成长。
为我国2070年开始的诺贝尔科学奖“井喷”清除障碍、铺平道路!
客观规律是客观的;独立于人而客观存在。
“同质化”论文暴增:“同行评议”阻碍
“0到1”原创的新实证结果(PNAS)
由于“同行评议”是“用旧知识评价新知识”,因此具有阻碍“从0到1”原创的天然特性。总的倾向是:
同行评议:阻碍“0到1”,不阻碍“1到2”,帮助“2到3”。
2021-10-12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PNA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发表了论文《Slowed canonical progress in large fields of science》,对241门细分学科的9000万篇论文的18亿次引用的定量分析发现:大量论文的发表不但没有加快研究范式的更替,反而巩固了经典研究。[1]
研究表明:每年生产大量“无用”的科学成果耗费了昂贵的人力成本的资金,生产率也正在急剧下降。而更重要的是,我们是否可能因为沉浸在泛滥的论文中而错过更丰富的新范式?[1]
“同质化”论文暴增,直接原因还是“同行评议”。假如在这些“同质化”通不过同行评议,自然不会刊出。而期刊编辑部几乎只能以“同行评议”的意见决定稿件的录用。
所以,改变科技评价的具体方法,是消除“同质化”论文暴增的核心方法之一。
上面是抄袭来的专家论点。感谢该专家!
参考文献:
[1] iPlants,2021-10-11,【PNAS】“同质化”论文暴增,从根本上阻碍了科学的进步!
https://mp.weixin.qq.com/s/oEFxMf4l8jNTpWkWYycB_w
[2] Johan S. G. Chu, James A. Evans. Slowed canonical progress in large fields of science [J]. PNAS, 2021, 118(41): e2021636118. October 12, 2021.
https://www.pnas.org/content/118/41/e2021636118
[3] 2019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William G. Kaelin Jr., 2017-05-23, Publish houses of brick, not mansions of straw
https://www.nature.com/news/publish-houses-of-brick-not-mansions-of-straw-1.22029
The danger is that papers are increasingly like grand mansions of straw, rather than sturdy houses of brick.
危险在于,论文越来越像稻草豪宅,而不是坚固的砖房。
[4] 夏香根,2021-03-23,再论论文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95313-1278147.html
写不清楚的论文容易被接受,而写清楚的论文反而容易被拒稿。
现在TSP里的论文错误率已经非常的高。有的论文的作者,跟着做的别人的论文还没有弄明白,就开始堆公式,写论文。别人的算法根本没理解,就改进别人的算法了,且还能在TSP上发表。尽管现在TSP比原来的TASSP多了至少十二倍的页数,但是有真正原创性的论文数量却远远不如八十年代的TASSP的多。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一个跟踪此刊三十七年的老熟人的看法。
自从要求交版面费后,学术论文已经完全变味了,发表论文再也代表不了科学研究。
相关链接:
[1] 2021-09-01,[负能量] “同行评议”妨碍创新的实证研究结果汇集(201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02382.html
[2] 2019-09-25,近年关于“同行评议”的大数据实证研究论文(汇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99462.html
[3] 2021-07-24,Zenas 公理:2021年《Dynamics of Disrup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里的图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96808.html
[4] 2020-07-23,[待考证] Zenas 公理:阿加西教授(Joseph Agassi)于1980年代?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43254.html
[5] 2021-08-29,[讨论] 牛顿:让做不出原始创新者去评议他人的原始创新,结果是什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01927.html
[6] 2020-08-21,[汇集] “同行评议”扼杀原创的权威观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47293.html
[7] 2019-12-02,[随笔] 科技“同行评议”引发美国《大停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8480.html
[8] 2019-10-09,[负能量] 同行评议缺点和消极作用的报道(汇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1265.html
[9] 2020-07-16,破除论文“SCI至上”:科技评价:数量作用不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42258.html
一、至少已有 6 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支持
二、h-index 发明者说它被用错了
三、《莱顿宣言 The Leiden Manifest》、《旧金山宣言 DORA》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理查德·罗伯茨爵士(Sir Richard Roberts)是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他声称决策者更愿意将钱分配给他们知道会取得成果的研究,因为他们“主要是希望再次当选”,而不是资助那些“对国家好的”研究。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后记:
(1)外行评议,结果也可能很好!
历史上牛顿、高斯都是被“外行”评议后获得“经济”资助的。
(2)同行评审的主要作用:
通常会使真正的“从0到1”原创胎死腹中,将真正“从0到1”原创扼杀在摇篮里。
(3)实际上,对于“0到1”的原创,不使用传统意义上的“同行评议”更合理。
能通过“同行评议”的研究思路或结果,往往已经不是“0 到 1”了,而是“0.5 到 1.5”甚至已经是“1 到 2”了。
反过来,大型工程项目的立项,则应该经过最严格的同行评议。
合理使用“同行评议”的可能的建议下:
科技资助评价:到底要不要“同行评议”?(要点)(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4211.html
2000多年前,褚少孙在修订的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里说:
地形险阻,所以为固也;兵革刑法,所以为治也。犹未足恃也。夫先王以仁义为本,而以固塞文法为枝叶,岂不然哉!
人心!人心!!人心!!!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04: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