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sz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诗忠 多年与书打交道,耕耘、浏览,感悟、思考……

博文

透视教育改革的征求意见

已有 3386 次阅读 2009-3-4 15:22 |个人分类:教育刍议|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据报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200917正式启动公开征求意见工作以来,收到了社会各界大量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问计于民、广集众智,努力制定高质量的、管用的《规划纲要》,相关人员经过全面归纳整理、认真分析研究大家的意见建议,提出20个社会关注度高、影响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希望社会各界进一步出主意、想办法,提出实招、硬招、新招……

 

阅读这20条意见,给笔者的第一感觉是,教育改革的脚步声越来越近,现在确实是该对某些教育顽症动手术的时候了。我国的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明显暴露出来。有意思的是,这20条征求意见除了涉及教育行政管理方面之外,大多数尽管角度不同、各有侧重,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我们从中可以发现,问题症结的背后再清楚不过地透视出教育领域在育人理念上的偏差,或者由于落实育人的措施不够得力所引起。

 

教书育人,也许老生常谈。谁都晓得:教书是手段、是途径,育人是目的、是本质。然而从所归纳整理的征求意见显露,大家在具体执行时,常识理念与行为步骤往往会脱节,甚至背道而驰。在中小学工作过的人或许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的许多任课老师,实际上要做的就是一头扎入具体的教学事务中,如同机器上的螺丝钉那样被动地为赶教学进度而忙碌,他们没有时间斟酌反思,或者有想法也无济于事,因为牵涉面太大了,于是只好照本宣科、批改习题,日复一日,将学生的手脚捆得死死的。育人的理念似乎离我们很远,完成教学计划、达及上级布置的考核分数标准才是当务之急。日子一长,教改的声音越来越微弱,惯性运转的机器依旧那么不可阻挡……

 

然而,教育要取得了成效,毕竟是有规律的,它不可能以现实的“存在”为转移。即使教育实践不科学或不甚合理,对不起,其效果的检验要用较长的时间才能知晓。不过,既然教育的对象都是未成年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又自有其必然的运行轨迹,那么客观的真理标准还是摆在那里。因此,鼠目寸光不遵照它而自行其事,终将会露出马脚,遭人非议。在目前大好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如果我们通过讨论思辨、试点摸索,睿智地认识到目前所存在的各种教育问题的背后,实际上是由于贯彻实践育人的思想理念不到位或不力所致,那么我们没有理由不紧紧抓住这一教育改革的“牛鼻子”。下面,我们不妨选择其中几条征求意见试作分析,看看上述分析是否有点道理。

 

1.“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理分科是对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武断干扰。文理分科表面上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可是在高考指挥棒的逼迫下,这样做不仅缺乏可行性,而且更有害的是阻挠学生对自身大脑认知图的渐进正常构建,从而人为导致学生的素质缺陷

 

2.“如何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从根源上说,学习缘于人这一高级文化生命体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学生伴随年龄增长,知觉外部信号的刺激,习得相关知识和懂得做人的道理,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课程普遍成为他们学习时的负担,则表明我们在处理知识传授与育人的关系上存在偏差。

 

3.“如何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如今的考试招生改革应当遵循“最大程度地满足所有孩子升学、成才、就业和发展的意愿”这一准则展开。可采用考试通用、自主多元、有序分流的方法,给学生们提供多种选择的机会,凡是有违该准则的做法都应逐渐废除。

 

4.“如何发展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相对正规学校教育的一个教育阶段,其实,孩子自出生那日起即开始接受教育(爱弥儿称之为自然教育)。所以,从孩子需要喂哺教育乳汁促进其健康成长的意义说,托儿所、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有机衔接,并且得紧紧围绕育人做好入学的各种准备。简略说,就是让孩子初步学会认识事物、表达意愿、交往同伴、恰当应对环境变化等能力,以及养成助人为乐、尊敬师长、懂得礼仪、吃苦耐劳等积极向上的情操品德习惯……从而将他们培养成能独立生活、根正叶茂的好“树苗”。相比之下,社会上风行的幼儿绘画、弹琴、学外语、认字、做算术等纯知识技能性质的学前教育,如果不是基于孩子的兴趣爱好,而且过早采取拔苗助长的硬逼方法,那就值得推敲。

 

5.“如何构建终身学习与人才成长的‘立交桥’”:终身学习与人才成长一样,只有与人的自身需求和发展欲求紧密挂起钩来,二者才能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人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不能认为一个人成才了,其成长和发展的引擎可告停息。终身学习与人才成长原本是一脉相承的。所以,一定要讲构建“立交桥”的话,关键在于沿着人之发展的轨迹,因人而异开设适合不同年龄、个性、专长和喜好者内容的课程讲座,创造个人无法办到的硬件条件和各种学习机会,借以满足人们的终生发展和自我实现。

 

6.“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水到渠成、厚积薄发的过程,容不得半点急功近利。从中外精英成长的案例看,培养创新人才与培养其他人才方法大同小异。所谓大同,就是切实做好两件事:一是提供适宜人才茁壮成长的良好环境,包括不断有恰当信息刺激,活动快乐自主、与同伴自由交往,以及经受磨炼和不时面临能胜任的挑战等;二是教育者以自己的卓识、品行和人格魅力等影响他们,并且在需要时给予启迪、点拨和指导。所谓小异,就是更加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更加赞许他们的新奇思想,并在确保安全、健康、合法的前提下,容忍越轨的偏怪行为。

 

 7.“如何深化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改革教学方法的目的是借助知识传授培养人才即育人。有鉴于此,育人的智力角度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材施教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能力,比死记硬背知识更重要。就育人的非智力角度说,知识和能力的习得靠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主观能动性,这些主要靠好奇、兴趣、心理需要等内在动机的驱使。更全面的说,教书育人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而除了上面谈及的育人因素外,学生的体质、责任、诚实、素养、人格等因素理当成为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3-218382.html

上一篇:科学网理应多一点人文元素
下一篇:兴趣是个好东西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8: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