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ther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rother8

博文

山水国画皴法的地质原理 精选

已有 5012 次阅读 2022-8-13 16:36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山水可寄情。

暑假空出来大片时间,刚好可用来提升素描技巧,修身养性。素描所用炭笔和国画所用的毛笔,笔法不尽相同。二者各有千秋。炭笔可以描绘光影和细节,而毛笔可以恣意挥洒,写意占优。

面对国画,手拿炭笔则犯了难。但是,转念一想,要是能结合素描和国画的风格,也是一种探讨。

于是,我仔细学习国画中的各种皴的画法。所谓皴,也就是皮肤开裂,形成各种裂口。这种痛的领悟,在我小时候印象深刻。北方的冬天很冷,大冬天我还会和小朋友们在外面玩,保护不周,手背冻皴裂是常有的事情。国画用皴来代表画纹路的技法,很是形象,让人一下子就可理解画技。

在国画发展过程中,还没有系统的地质学。画家们凭借着朴素的观察,给予了山水外貌的写意简化。来源于现实,但又升华了实物,形成了艺术与流派。皴法逐渐成熟,刻画的自然景观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腻。后期的画家沉迷于各种皴法的时候,如果流于形式,就会忘记皴法最初也脱胎于对自然的观察,其所画之山水,缺乏了地气,得不偿失了。

要想超越古人对山水画的理解,现代画家应该寻求新的悟道之路。我寻思着,其中一种可能的途径就是加深对山水的科学理解,先从地质角度了解江南与江北山水与气候的异同,形成机制的差别等等。不能只看表皮,而不知其详。这样画出来的山水,会更贴合自然的本质,而不是一味地成为人自己创造出来的“人性”画。

系统的皴法来源于五代十国的荆浩和关仝。之前的画家采用空勾之后重彩设色的方法。荆浩和关仝则用皴法来表示山的气势与细节。比如,太行山是层状的沉积岩翘起形成的,山脉虽起伏,但是细节的纹理很多是水平的。所以,其皴法就加入了很多水平线的特征,显得苍劲且错落有致,折带皴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当画庐山时,情形大变。庐山的主要岩石是火成岩和变质岩,缺乏这种水平纹理。雨水从山顶而下,在山坡两点逐渐形成沟壑。岩石中的铁会被析出氧化,形成暗红色的纹理。于是披麻皴则成为江南山脉的重要画法。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就是利用披麻皴最为典型的一幅画。山脉圆润,不算特别高,连绵不绝。花岗岩是侵入岩,岩浆没有喷出地表,在地下形成一块块的结晶体,富含钾长石,颜色偏粉红。当被抬升,表层覆盖物被冲刷走,就形成了山脉。画家喜欢用赭石来配披麻皴的山,二者合在一起,最大可能是在描述花岗岩山脉。如果用赭石颜色来配太行山,就显得不那么贴切了。

花岗岩形成的山并不稳定,后期会发生物理和化学风化现象。于是,大块的山会被分割、切割,形成险峻的模样。但是,归其本质,还是应该以披麻皴为主。但是,玄武岩的山就不一样。很多玄武岩会形成柱状结构,有明显的劈理,不是圆润状,不能用披麻皴,而应该用斧劈皴来表示大块的平滑面。花岗岩风化还可以形成一种叫做球形风化的结构。一块岩石最终被改造成球形,这时候其纹理就变成了云朵状。

除了沉积岩和火成岩,还有一类岩石叫做变质岩。所谓变质,就是在构造运动比较活跃的地方,岩石经过高温高压的改造,发生了重结晶现象,原有的结构被部分或者全部破坏,形成了新的矿物组合。这会形成一系列乱七八糟的结构,这种岩石形成的山,就不能整齐划一地用单一皴法,比如披麻皴和斧劈皴来表示。此时,根据实际情况,夹杂一些乱麻一般的画法,可能更好。

在所有的山水画中,缺乏对褶皱的精确描述。水平地层在挤压情况下,会发生起伏成山,即使中间某些环节被侵蚀,地层还是可以被长距离追踪。如果早期谁能画出这样的画,绝对可以算作是国宝,因为这代表着当时人们对自然“科学”的理解与记录。

江南与江北的气候不同。江南多雨,风化严重,同时也会在山体表面形成土壤,适合植物生长。所以,漫山遍野的植物会遮住岩石本身的纹路。雨点皴、米点皴等皴法就适合表达这种植物分布。植物类型不同,画出来的点可以通过变形来表示。花岗岩的山则不容易风化,只能在其沟壑处堆积一些土壤,生长植物。

我们再来谈谈山形与山势。形状最好理解,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其基本轮廓与构造。但是,何为势?我觉得可以用人的外表和气质。黄岗岩的山近看会有局部陡峭的地方,远看基本上是一个圆润的整体,显得沉稳大气。而沉积岩形成的山则会在折断处形成棱角分明,且可能失稳的结构。这种形状的气势则显得险峻。

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险峻的山都会被磨平棱角,比如美国东部的阿巴拉锲亚山,是一走古老的山,已经被消磨得失去原有的耸峻。而珠穆拉玛峰则是一座年轻的山,且主要是沉积岩。所以用披麻皴对整体山形塑造,而选用斧劈皴和折带皴为主,结合披麻皴。

势,其实部分在表达一种稳态和非稳态,各有千秋。

基于我对岩石的理解,用炭笔临摹了一幅山水画。结合了远近、虚实、写真与写意,皴法与光影的处理。这不是一幅成熟的画,只是我假期一个月以来的思考与总结。素描风景画,也很有趣!

我心目中的这群山是花岗岩。

微信图片_20220813162304.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57014-1351050.html

上一篇:为什么要思考未来教育?
下一篇:扫地僧
收藏 IP: 110.65.147.*| 热度|

6 史晓雷 武夷山 张靖宇 苏德辰 陈蕴真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9: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