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无完人,每个人必有不完备的一面。
盛极而衰,世间万物都在循环中转化。
这两个基点决定了我们在人际交往中的准则,可概述为“和其同、欣其荣。”
我们身边的人,有的才华横溢却心存骄傲、有的意气风发却缺乏稳重、有的精灵古怪却内心敏感、有的观点犀利却思维受限,不一而足。正是因为各自的缺点以及对方的优点,才造成了类似于电子传递造成的化学键,把不同的元素绑定在一起,形成一个朋友群的文化。
我们必须意识到各自的性格漏风之处。平时无所谓,一旦风雨大作,漏风之处就是风雨渗入,造成屋内一片狼藉之因。可是,我们漏风之处堵住就可以了吗?此时,就需要开始考虑通风,始终保持屋内空气新鲜。在漏风和通风这被动和主动之间,修补我们的习性。交流是生命之本,朋友间可修补漏风,可缺乏了朋友间的进一步通风交流,内心世界自成体系,陷入思维漩涡,自己的逻辑怎么都是自洽的,是正确的,容易形成魔障,朋友的关怀反而成为累赘。
人和人之间终归是独立的个体,需要各自的生活体验,可共享,但是无法相互取代。保持独立的思考,并与朋友交流,这本身就是一种平等的体现。但是,这种平等并不是让思维水平拉到同一起跑线,或者让朋友必须遵循自己的准则,这本身就又犯了不平等的忌讳。完全的思维水平拉平,是朋友间的大忌,缺乏了流动的势能,就是死水一潭,朋友间的交流也就会变得无趣。
学会欣赏,修补漏风之处。
学会共荣,打开通风之门。
和而不同,自然交流。
同而不和,随风而逝。
其实,交往只要真诚,哪有那么复杂?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3: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