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是这个时代的最时髦词汇之一。
从商业体系到教育体系,创新活动深入社会方方面面,风风火火。可是,细究创新内涵,大部分人又陷入迷茫。越是思维成熟的人,对待创新这个概念就越谨慎。因为,创新很复杂,创新并不易。
“创新”和“科学”一样,同属于社会型词汇。这类词汇只是一个符号,把其相关的演化和拓展内容全都包含进来,乃至于它们具有非常强烈的时代特征。在不同年代,其内内涵可能并不完全一样。所以经常会发生两个人好像在讨论创新,但是极可能“此创新”非“彼创新”。
为了区分创新的内涵,人们又会习惯性地在前面加上定语,于是二次开发,就像还有专门研究科学的学科,形成了创新的创新。对于一个商品流程,变成了产品创新、流程创新、定位创新和模式创新等等。在教育体系,就变成了未来教育、创新教育、创客教育等等,不一而足。
人们为什么对创新要趋之若鹜地追求?
“大脑供养”这个概念指出,人类的发展最终满足于大脑的精神活动。大脑思考的倾向性在于认知梯度,可正可负,总之就是不能一成不变。只要大脑的信号变成了整齐划一的模式,人其实就进入了催眠或者麻醉状态。在时尚界,我们经常发现复古行为,把几十年上百年前的时尚重新翻出来,当成新时尚,这就是为了变化而变化形成的创新。在创新思路下,人类不断探索,乃至于地球都容不下,要去火星,这不完全是为了寻找新资源,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拓宽视野,满足大脑的好奇心。
创新,或者说改变,是人类的内在本质需求。在第一需求,如衣食住行之后,就变成了如何更好地衣食住行。如果再高一个档次,就变成了纯粹的精神追求,比如个人悟道,比如Meta世界的出现。人类目前整体还处在如何更好地衣食住行层面。
创新为什么这么难?
虽然创新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基本需求。但是,创新非常难得。空气和水的性质稳定,而创新则不稳定,随着知识体系和前期创新的积累,创新不再是时间的线性函数,只有达到某个临界点,跳出固有体系,才能跨越式提升,在新的数值区间发展。所以,创新最难的地方在于积累,创新过程极为缓慢艰辛,非常考验人的意志。因此,创新本身还夹杂了对人性的考验。如果把创新比喻成春天破土而出的漂亮嫩芽,那在寒冷冬天中的一路坚持与忍耐,才是这创新的灵魂和根基。
其次,创新需要大量的能量供给,这里的能量泛指各种资源的投入。一个新生事物要想成功,必须天时地利人和。过早或者过晚,都未必在创新事务出现时成功,这种例子举不胜数。能够成功的创新只是少数,大部分都无法有回报。如果没有大量的资源和能量支持,创新活动很难持续下去。
第三,创新本身就具有双面性。创新就意味着突破和改变,如果只是提升,最好定义为改良。而这种突破是否与现存环境适宜,就需要时间来考验。很多时候,创新的事物大部分很难存活。
第四,创新本身会造成功利化倾向,也就是为了创新而创新。突破很难,尤其是科学发展后,各个方向都有大量专家不停地思考。自己想到一个好点子,一查文献,别人已经涉足。为了找一个好想法,抓耳挠腮,心浮气躁。这个在创新活动中是最常见的一种心态,欲速则不达。
创新之于教育,必须先考虑到创新的上述种种特质,就不会以为创新是一个随手可摘的红苹果,咬一口沁人心脾。创新教育的最大着力点在于想去创新的人,要先知道如何种树,培育好根系,找对品种,经过千锤百炼,最终才能品尝到创新的果实。否则,就很容易陷入创新这个无底洞的陷阱。
创新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体系。培养创新思维是核心要务,创新活动是创新过程和体系中的实践。
创新教育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走马观花,流于形式,会给涉世不深的创新者造成不好的初始印象。但是举步不前又会犯另外的思维错误。在创新教育中,我们最要遵守的就是服从创新规律,创新教育者首先要戒骄戒躁,不能忘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个基本思想理论。
面对这种复杂性和艰巨性,正确应对创新教育,首先要有耐心,用全过程的思维去细心引导,逐层逐级去培养,切不可简单地大规模把知识体系下移,让低年级学生系统学习高年级的知识,看似有成果,其实是在违背发展规律。我们会发现这种现象,在青少年足球赛中拔魁,但是一旦进入成年组,就变得平平。这是因为,青年和成年队的体能和战略完全不同。相类比,青少年的创新策略和社会需求的创新体系也不完全相同。
所谓全过程培养就是把从低年级就开始引导学生的创新理念,而非庞杂的科学知识。为了让学生顺利成长,进入成年创新组,就必须在青年创新时代始终保持爱学习的态度与方式,对科学有清晰的认知,对自己有着较为稳固的理想与未来设定。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在创新教育过程中,不能把目标只聚焦到某一环节,比如大一与高三的衔接。这种衔接知识系统教育中的一个步骤,而非创新教育,或者贯通教育的整体。
要想最大化创新教育的效果,要重视基础知识教育和符合年龄段的系统知识掌握。造空中楼阁,终究不稳。拔苗助长,终究会江郎才尽。
系统科学的科普是助力创新教育的最佳手段。对于幼儿,消化系统还没完全发育好,让他啃食坚硬的食物,虽然营养可能到位,但是会伤及其消化系统和身体健康。所以,为了让儿童及时消化这些食物,就需要细心呵护了,经过加工,变成松软的可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这样就达到了目的。对于硬核知识也一样,不是不能给低年级学生讲,而是需要科普加工,变成他们能吸收的语言和内容。没有创新的知识传输体系,就不可能达到创新教育的效果。
创新教育,归根结底还是具有创新思维的成年创新团队有计划地灌输,提升未成年人创新思维和能力。如果成年创新团队自己没有章法,团队质量不高,就会事半功倍,给孩子们带来负面影响,也就是好心办坏事。
在创新过程中,我们要避免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创新教育而教育。各个年级段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和教育特点,基础教育是根本,而贯通教育与创新教育属于提升,不可以本末倒置。
关于创新教育提及的上述问题,不只是在中小学教育中存在,在大学创新教育中也存在,比如,不重视大学基础教育,专门造创新教育的空中楼阁。在教育体系中引入各种新奇的说法和手段,包装起来形成一个所谓的创新体系。实际上,其教育的根基不稳,把不成型的教育模式立即用于实践。
游戏推导可以重来,而教育则不可以。教育是个复杂体系,要充分汲取过去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内涵。这有点像航天器件,一定要利用最皮实的,经历考验的器件。刚研制出来的先进的但是未经考验的器件,一般不用。循序渐进是最佳方案,而一次性大规模创新教育体系和模式,危险系数很高。
创新在于润物细无声,需长时间浸润,耐心引导,螺旋式上升,逐步走入知识系统,并且保持开心的学习心情。创新是肥沃土壤中最后必然长出的花朵,而不是靠强行移栽的一朵无根的花,后者看着见效快,但很快就会凋谢。
创新,很多时候好像是在考验知识,但其本质是考验人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0: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