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日常说话,用词用典,但是细究起来,很多字义早已经忘记。突然之间,觉得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日常观察小动物,它们通过简单的音调和肢体语言,外加眼神,就可以充分交流。咿呀学语的孩童,在没有语言能力的情况下,一样可以在一起愉快交流。可以想象,原始人的语言系统必定没有那么复杂,情感表示估计也没有现代人类语言表达这么细腻。语言的魅力在于不断外延的语义和不断增加的历史情境积累。但是,这又增加一种复杂情况,文字变成符号,大部分现代人不会去深究其本意,这是现代人实用主义的结果。
比如“滋”这个字。我们有太多相关词语需要用到它。比如滋味、滋生、滋事、滋补等等。即使让一个理工科教授来回答这些滋的含义,估计也会抓耳挠腮。
滋是一个很有趣的字。在甲骨文中,是把两串丝巾放入染缸中染色。在发明这个字的时候,人类肯定已经学会了制造布匹,并加以染色。这说明当时人类的生活已经达到了很文明的阶段。随着字形的发展,大染缸变成了水字旁,人们逐渐忘记其最初的本意。
“滋”是给布匹染色,这需要一定的时间。于是,慢慢地产生影响,就成了滋的重要表达含义。比如“滋味”。人生的滋味,爱情的滋味。这些都需要慢慢去品味,慢慢去体察。犹如烈酒一般,那是酒味。人生酒味,很难想象会是一种什么体验。这种慢慢侵染的过程体现了一种朦胧的美感,让“滋生”变得有时间感和仪式感。庭院荒草滋生,喜悦内心滋生,立刻带人进入了一种时间加空间的四维感受。
与滋相匹配的是润。布匹染色之后,再绣上花纹,即为润。滋润联合在一起,给平凡的事物提升了彩色和档次。滋润是春天的气息,是高尚的情怀。
世间万物都在“滋”变,这无法阻挡。就如滋的本意一样,慢慢地变得朦胧起来,就像多年未见的老友,似曾相识。宇宙在膨胀,物质都在逐渐远离。人生也有很多朋友,跨越了十字路口,身影逐渐“滋”远。这一切其实无法阻挡,好在还有“滋”字相伴,即使是相忘,也可以非常优美地“滋”忘。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15: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