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10月西安召开了全国首届信息哲学研讨会,会上有来自各个大学的学生,其中南京东南大学一位博士生回到南京后给我来了电子邮件,后来我们通了几封邮件,但可以看出来,目前的博士生还是有些困惑的。以下就是我们互通的几封电子邮件,但愿他将来在选题上能不再困惑。
博士生:学生是参加首届国际信息哲学研讨会的东南大学博士生xxx,谢谢老师对学生的指点!这是学生刚搜集到的一些外文资料,特与老师共享。欢迎老师有时间来南京参观考察。
刘钢:谢谢你的分享。Guide与What已经有了中文译本。Ethics没有,但这个问题很复杂。谁去弄它呀。你都在干些什么?(接下的一份邮件是关于他的博士论文的选题的,涉及到他的导师,我就省略了。)
刘钢:你看,你和我分享的文件有一ethic的书。在我看来,信息技术哲学的最终落脚还是要在伦理上,即信息技术的价值取向。例如,关于隐私的、窃听的等等,如何从伦理学的角度进行论证和辩护,就是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个角度倒是个好的抓手。你说呢?当然,首先还是要听你导师的意见。
博士生:昨天旁听“2013(第三届)中国未来网络发展与创新论坛”时突然想到毕业论文的选题,智能手机是主流通讯工具、是高度集成的智能终端、是第五媒体、是移动互联网、是普适计算的关键设备,在您看来:智能手机是博士学位论文的一个可选择的研究对象吗?如果是,都可以研究哪些问题?如果不是,为什么?可作为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对象的信息技术有哪些?对这些信息技术对可做哪些方面的研究?
刘钢:智能手机是移动通信的一个部分,里面的学问挺多的。作为博士论文当然可以选择,但是从哪个角度切入就是你所要考虑的。我个人认为,你最好避开那些技术性过强的问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技术进步太快,你的东西写成之后,技术又进步了,你的东西就没有什么价值了。所以,不要让技术牵着鼻子走。你参加相应的论坛,与其说是学术性的,不如说是造势性的。后面有许多通信界的巨头在为他们的产品造势,以其在可能的趋势中拔得头筹。不要被那些华丽的词藻所迷惑,就连他们自己或许都不清楚未来是个什么样子,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如果我是你的话,就从移动通信所带来的隐私泄露及其伦理学角度下手,先做些一般性的前期调研,然后再动手罗列提纲。同你的导师商量确定选题。
博士生:原来还屁巅屁巅的以为自己旁听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呢,没想到跟消费者一样,是被忽悠了,谢谢老师提醒,看来,还是太嫩太肤浅了。之前的打算是以智能手机作为切入点,深入分析现代信息技术对生活、生产、制度的影响,看看这些信息技术究竟以怎么样的方式、依据什么样的机制、又通过了什么样的路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制度设计、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后来导师说这样就成写教材了,根本不行。而且,作为博士论文,应该有一定的潜力,至少要能做个十几年。与您“不要被技术牵着鼻子走”的教诲不谋而合。这学期选修了伦理学的课,上次您建议说可以做有关技术伦理的之后,课程论文就确定做智能手机或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隐私是最重要的方面,算是一次尝试。
但愿我们这位同学不至于再迷惑了。如果是那样,我也很高兴。西安的会议对他还是有收获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7: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