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ic Horse: An Elegant Bein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l6866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博文

德国的钉子户

已有 3626 次阅读 2010-8-19 10:44 |个人分类:评论述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钉子户, 观复博物馆, 德国磨坊

北京市朝阳区大山子张万坟金南路,因城市规划开始拆迁,这里将来的规划是一片绿地。目前,这里随处可见拆迁后的废墟,但因马未都而名声大噪的观复博物馆,却仍在孤独地坚守着。  从某种意义上讲,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成了名副其实的“钉子户”。1996年,马未都在北京建立的新中国第一座民办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就位于此。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已三次易址,如今矗立在废墟中的观复博物馆再次面临拆迁。看到这条消息后,我对马未都的处境非常同情。

所谓钉子户是指在城市建设征用土地时,讨价还价,不肯迁走的住户。我国的土地属于国有,因而一旦某片土地被认为有另外的开发价值,就可以通过征用土地的方式将土地上的建筑物破坏掉。这是我国当下的实际情况。

可是,具体到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似乎更有意思。该博物馆民办博物馆已走过14年历程。可却依然定位为一个尴尬的“民办非企业”。作为马未都个人几乎无力与《宪法》和政府顶着干,但还是有人说他是“钉子户”。而马未都则反驳道:“我们可不是钉子户,从来没想着和政府对着干。”马未都说,他不是赖着要拆迁款不走,而是希望和政府协商,为观复寻找一处交通、环境都不错的新址。这个要求合情合理,但能否实现就要看当局的“雅量”了。不过,我们也曾经对“焚琴煮鹤”的事情习以为常了。

中国有钉子户,是中国的国情。但国外也有钉子户,例如德国的钉子户,和我们中国的钉子户比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德国的威廉一世,号称“军人国王”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后来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被德意志各邦君主拥立为德国皇帝,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爱戴,他的助手就是大名鼎鼎的铁血宰相俾斯麦。现在德国街头还有他骑着青铜战马的塑像。

当年他在距离柏林不远的波茨坦修建了一座行宫。有一次,这位皇帝用伟人惯有的动作,登高远眺波茨坦市的全景,正欲叉腰感慨江山如此多娇,他的视线却被紧挨着宫殿的一座磨坊挡住了。如此不合时宜的“违章建筑“,让这位领袖非常扫兴。但他毕竟还是爱自己的子民的,他想以一种公道的方式来解决,于是派人前去与磨坊的主人协商,希望能够买下这座磨坊。

不料,这个磨坊主的觉悟非常低,丝毫不顾全大局。心里只有小家,没有大家,一点不把“市政规划”和“国家形象”放在眼里,就认一个死理:这座磨坊是从祖上传下来的,不能败在我手里。政府几次协商,许以高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表示组织的关怀,警告他该建筑威胁领袖安全,还影响伟大祖国形象等。要知道这里可是一个国家的门面,来这儿的国际友人多极了,一百多年以后波茨坦公告都是在这里签的。可是这个老汉始终软硬不吃。

面对这样不识抬举、不可理喻的钉子户,威廉终于“龙颜”震怒,派警卫人员把磨坊给拆了。有趣的是,这个钉子户拆迁时倒很配合,展现了良好的绅士风度,好象一点都不担心,既没有哭天喊地,满地打滚,也没有把汽油倒在身上威胁要自杀。他袖手站在一边,嘴里叽叽咕咕:别看你是一国首脑,我德国尚有法院在。待我到法院与你理论。

第二天,这个老汉就一纸诉状把国家元首告上了当地的法庭,地方法院居然受理了,判决结果竟然是威廉一世败诉。皇帝必须把磨坊恢复原状,并赔偿因拆毁房子所造成的损失。威廉贵为一国之君,拿到判决书也只好遵照执行,本来是想办件好事
现在皇帝却崴在磨坊老汉手里,冤!那个刁民此时躺在他的小磨坊里,一边数钞票,一边偷着乐,根本就用不着冒被拘留的危险,也不担心什么打击报复,秋后算帐。从此以后不管什么国际友人来访,他都心安理得地磨他的面粉。

后来威廉一世和那个磨坊主相继去世了,轮到小磨坊主接替,这小伙子想进城,希望把磨坊给卖了,不由想起那个老买主,但他不知第二代领导人对这个磨坊感不感兴趣,就给威廉二世写了一封信。威廉二世给他回了信:“我亲爱的邻居,来信已阅。得知你现在手头紧张,作为邻居我深表同情。你说你要把磨坊卖掉,朕以为不可。毕竟这间磨坊已经成为我德国司法独立之象征,理当世世代代保留在你家的名下。至于你的经济困难,我派人送去三千马克,请务必收下。如果你不好意思收的话,就算是我借给你的,解决你一时之急。你的邻居威廉二世。”

历经了多少个统治者,到现在,那个磨坊仍像纪念碑一样屹立在德国的土地上。它代表了一个民族对法律的信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5489-354360.html

上一篇:信息哲学在中国(十九)
下一篇:FIS 2010 在北京的图片新闻
收藏 IP: .*| 热度|

2 武夷山 pkuzeal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1: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