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ic Horse: An Elegant Bein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l6866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博文

漫谈外语学习和翻译工作

已有 1871 次阅读 2022-7-17 20:24 |个人分类:评论述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减轻高考外语的分数占比,我并不完全赞同;但把外语分数看得那么重要,我更不赞成。我这里说的外语,主要是指英语,当然我也并不认为法、德、俄等语种就不重要。从数百年的科学发展来看,某种语言的重要性,是随着某国在科学技术是否在国际上领先为依据的。科学技术史告诉我们,法国当年非常厉害,不仅打败英国,而且在科学技术上也领先,所以法语就很重要。包括俄罗斯的王室成员也以讲法语为荣,尽管拿破仑兵败莫斯科。可是俄国人到了法国后,被法国文化彻底征服了,所以他们对法语有一种莫名的心态。然后就是德国,德国在欧陆国家兴起得较晚,可是德国人还算是争气,靠着“铁血宰相”俾斯麦一统普鲁士,德国从此富国强军。这也离不开其发达的科学技术,包括中国近代的“洋务运动”,德国也是出了很大力气的。尤其其是德国的军工产品,所以德语就显得重要。英语之所以登上舞台,是因为英国引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终成所谓的“日不落帝国”。要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人从欧洲大陆被赶走了,英国还会处在巅峰。有意思的是昂撒人自有后来者,以前采取孤立主义的美国,继承英国传统走上前台,英语依然属于强势语言。对于俄语,我国的半个工业化都离不开原苏联。156个工业项目可以说都是原苏联援建的,这自然也与中国在抗美援朝的贡献分不开,与东西方冷战分不开,与当时的国际形势分不开。那个时期,俄语又成为国人的首选。

我年轻时正值改革开放,先后教过中学、中专、大学以及专业人员培训,但我却发现,他们用的教材几乎没什么太大区别。中学生从字母音标语法开始,后面的可以说一脉相承。一个人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学外语上了。到我读博士的时候,英语依然用大学课本。但博士考试的英语却非常难,真正考上了,反而不那么难了。由此可见,英语并非那么重要,关键还是要看专业。我读博士头一年的英语必修课,似乎完全可免。既然那么难的考试都考过了,为什么还要再读大学课本呢?后来的情况愈发不可收拾,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对外语的重视程度,都令人难以想象。如果不懂英语,几乎就和“文盲”没什么两样。这我觉得就过犹不及了,是对自己文化的不自信。外国人似乎也摸准了中国人的好恶,专门为中国学生出国深造设置了比较苛刻的语言条件。于是,各种教培机构如雨后春笋般野蛮生长起来。幸亏教育部发现此风不可长而及时纠偏,把教培机构在政策上给予调整,否则真不知会是什么样子。

多少年前,有位四年英语本科的毕业生曾问过我。读研是否继续读原来的专业,将来毕业是就有英语专业的硕士学位。有个英语硕士学位意味着至少学了七八年英语了,按理说可以应付一般的工作。当然,英语专业无论从哪个方面讲,就业的范围都还算宽泛。可是咨询我的目的是,有个新兴的专业,拿的是工科硕士。原来之所以给个工科硕士,就是要学会使用一套很专业的翻译软件,例如现在很流行的Trados。但用这套软件的基础是要英语本科毕业,学会这套软件需要二年时间的样子。后来我了解了一下,原来类似于Trados这样的软件有好多家。只不过Trados在这个行业里出道早,客户多而已。现在已经迭代为Trados Studio,按模块出售给“自由译员”自己接业务。翻译本身也职业化了,有专门的翻译公司,而且翻译费不便宜。

后来我稍微调研了一下,学会Trados对于普通译员,就相当于行政人员会用Word和Excel那样。我是比较保守的人,并不同意为掌握一套工具软件而浪费了多少年的外语功夫。Trados实际上就是一个空壳子,要想学会并使用好,并不是多难。可是,它背后的客户所积累的各种语言的语料库你是没有的。真正值钱的是跨国公司手里的语料库。可以看看现在的产品说明书,至少要有数种语言。难道辛辛苦苦花了这么多年,就为了去用软件翻译说明书?这种CAT翻译我是不建议学的。掌握它很了不起,可这就等于把自己的未来也和它做了捆绑。一半软件,一半活人。真正掌握你的却不是你自己。从就业的角度来看,我将其视为一种“职业化”的翻译。

再有一种我称其为“专业化”的翻译。我记得在我所离退休干部会议上,有位学意大利语出身的研究员讲。对于学西方哲学的而言,外语是工具,会外语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不会外语如何直接读懂最新的国际学术进展?要求从事研究的人员能读,能做些简单的翻译,根据学科进展写出综述。这基本就够了。重点是要在读懂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独立研究。所以我把专业人员对待翻译工作就叫“专业化”。以前我对翻译是艺术,是一种“再创作”的过程有点儿迷之自信。但现在由于自己成为专业的哲学家,因此翻译只能是工具了。而且是很好的工具。倘若我不会英语,就无法率先将信息哲学这门新学科引进中国。这倒不是迷信外国,可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这么多年,我们与国外相差太远。要想赶上国际水平,自然要求外语水平高了。我就奇怪,那英美人为什么不去学外语呢?你跟法国人去讲英语,他会对你翻白眼。他心里就会想,美国算什么。当年独立战争是谁给打的,自由女神像是谁给你的,路易斯安那州是谁的殖民地,美洲大陆为什么有那么多法国地名,加拿大为什么有个魁北克省讲法语。就连英语中有30%的词汇都来自法语。难道我还要去讲英语?

那么翻译作为“再创作”的地位是否还有呢?我想还是有,譬如说文学作品的翻译,就需要有译者再创作的成分在其中。一谈到文学,问题就大了。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学本身不仅是作者的创作,想让他国读者了解你的作品,就必须通过翻译。譬如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还不是靠代表作被翻译成外文?还有就是中国的经典作品,虽然篇幅不大,可译本奇多。俄乌冲突中发现了《孙子兵法》的乌克兰语译本,就证明中国典籍的伟大。就这本书在英语世界的译本更是海了去了。不过这些相对而言,也就有个互相参照的过程。但是诗歌的翻译,无论是新诗还是旧诗,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言,充其量就是个“不忠实的美人”罢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5489-1347657.html

上一篇:古代人怎样度夏的?
下一篇:何谓statutory professor?
收藏 IP: 123.123.96.*| 热度|

13 尤明庆 武夷山 孙颉 谢钢 杨正瓴 闻宝联 刘炜 李学宽 宁利中 陆仲绩 许培扬 张晓良 汪育才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5: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