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开始研究信息哲学已有相当长的时间。上世纪的很大一部分工作已有西安交通大学的王健在其博士论文中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综述,此处不赘述。
以下重点回顾1993—2003年的工作。我们的研究首先从互联网对社会影响入手。2003年,我参加了金吾伦先生的课题组,直到1998年课题结束,时间跨度有5个年头。金先生是国内最早研究信息革命的学者之一,在学术研究和政策推动方面十分活跃。他曾撰写长篇回忆录《“网”事回忆》,回顾了中国互联网界头10年发生的诸多事件。回过头来看,中国的网络用户能够成为世界第一,与当时筚路蓝缕的过程是无法分开的。《“网”事回忆》篇幅过大,我做了大量删减,保存其精髓。金先生已经作古,与其一同从事研究活动的老先生也有的驾鹤西去。今天是清明节,刊出此文算是对金先生及其当年与他共事的学者们的怀念吧。
1、争上信息高速公路各显神通
中国的互联网从上世纪90年代进入民间已经10周年了,从一开始的“曲高和寡”到现在已变得家喻户晓了。回顾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的历程,可以说是跌荡起伏,其中虽有许多酸甜苦辣,但也觉得非常亲切和快慰,还有那说不清、道不明的殷殷期待。
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副总统戈尔提出国家信息基础结构(NII)的宏大工程建设,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它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信息社会迈进新的里程。第一家与互联网相关的公司名为赢海威(information highway的中文译名),我们很快与该公司取得联系。1993年开始,初步进入研究的“热身”活动
1994年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组团赴日本进行调研,考察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实施情况及产生的社会效应。日本从1993年3月开始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积极建设信息高速公路。访问回来后,我应邀到我院研究生院作了日本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访问报告,引起了有关部门领导及方方面面人士的高度重视。
2、建立研究课题
社科院决定立项对“信息高速公路的社会影响”进行研究,下面便是立项报告:
***** ***** ***** ***** *****
信息高速公路的社会影响课题纲要
一、紧迫的形势
小平同志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前高新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高速公路将把我们带进一个知识、信息成为社会基本资源和基本财富的新时代。它为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找到一条新的出路,是向21世纪发展进程中人类所要进行的一项最大的工程。它最终将导致一个新的知识创造性社会,社会结构将发生巨大的转变。对于我们所面临的这种新形势,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及早组织力量加以深入研究,在提高全社会的信息意识的同时,提出科技、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对策。
二、研究的原则
本项研究中将坚持贯彻以下几项原则:
(1)始终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相应的对策。
中国建设高速信息基础结构不能照抄照搬国外的经验和模式,而需要从中国实际出发,通过创造性的探索,寻找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从中找出相应的对策。当前迫切需要提供出一个适合中国实际的总体规划,努力培育信息环境,提高全社会的信息意识
(2)积极争取与美、日、欧的合作研究,促进国际交流。它们都已提出了研究、开发、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为计划的完成,有关研究机构和人员已做出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对策措施。中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信息革命——印刷术发明的故乡,我们也应该和可能在第二次信息革命中做出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贡献!
(3)本研究以基础研究、基本对策研究为主,适当提出政策性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巨大工程,需要作整体性的统盘研究,同时又要对有关各方作分门别类的考察,才能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对策,从而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对策建议。
三、研究内容
根据以上原则,本研究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并依研究情况的进展,逐步深入和展开:
1、国内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的态势使CHIHA(Chinese High-Speed Information Network Approach) 更符合中国国情,既能与国际全球信息网络逐步接轨,又具有中国自身的特色,即找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新思路、新战略和新举措以供中央和政府作决策时参考。
2、信息高速公路与经济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必须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我们必须研究我国目前能否承受巨额建设的投资,探索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建设方案和战略措施。
3、信息高速公路与产业结构变革。当今世界,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与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并日益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支柱和构建未来信息社会的基石。传统的产业结构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主要是资本、劳力密集型产业转向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将促使信息产业更快成为未来世界经济的主导型产业,它将彻底改变世界产业结构,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力量。
4、信息高速公路与劳动结构。据调查,我国在80年代农业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70%以上,信息产业的劳动力只占8%左右,随着信息业的发展,劳动力结构必将产生巨大的变化。从事信息产业的人员,既有知识和技能的人员占全体劳动者的比例将极大增长,如何应对劳动结构的变化以及未来的趋势,需要进行预判性研究。
5、信息高速公路与教育。中国如此众多的人口,平均教育程度还很低,农村还有大量的文盲。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这种状态与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而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无疑对普及教育,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使大批建设现代化人才脱颖而出,需要作出哪些特殊的安排,采取哪些相应的对策。
6、信息高速公路与大众传媒。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使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媒体为主的信息传播事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思想文化交流大大加强,意识形态相互参透,必然带来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和斗争。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既要吸收西方世界的精华,又要抵制不适合中国的趣味低下的糟粕,这才是重点。
7、信息高速公路与价值观的变革。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将引起人们价值观和伦理观的深刻变革,东西方的文化、观念、意识形态碰撞必将大大加强,西方的价值观和伦理原则不断渗透到中国来,可能与中国的价值观与传统文化、习俗形成某种冲突。我们应及早采取哪些有效而合理的措施解决这种冲突,并坚持发展中国所特有的民族文化导向和伦理取向。
8、信息高速公路与哲学、思维方式。随着信息高速公路与多媒体的发展,哲学观念和思维方式将发生改变。全球网络的建设,造成一个新的综合时代的到来,整体论思想勃兴,自然观、净化观和进步观都将发生变革。同时也将产生一场思维方式和认识模式的革命;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使机器系统产生智能,实现人、机对话,那么,人和机器的特征性差别又在哪里?如此等等,需要加以深入的研究。
9、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与国际合作。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是一项全球性的巨大工程。我国要在这方面的国际合作必须大大加强。因为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必须通过经济影响,体制、技术和信息通信政策等有关方面观点的交流讨论才能改进。同时发达国家在这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好经验。
10、信息高速公路与社会结构的变革。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的发展,最终将导致社会结构,社会形态的变革。现在已经进入“信息社会”,表明未来社会将是以知识、信息、知识创造作为社会的基本资源和基本财富。
四、实施步骤与措施
本项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主持;我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实施,金吾伦同志具体负责,刘钢为研究助理。具体而言,将有以下若干措施和成果。首先,要及早开展国内外现状调查和比较研究;其次,定期邀请院内外专家参加讨论;第三,最后形成政策报告,提供中央和政府有关部门作决策参考。最后写出一部专著出版(书名待定)。
***** ***** ***** ***** *****
3、 拜访王大珩院士
1995年6月9日下午,我们陪同社科院副院长专程拜访了著名科学家王大珩院士,听他谈信息高速公路的社会意义问题。现将王老所谈的几个主要问题概括如下。
王院士认为,通信过程中便有信息的产生、传输、存储、处理、显示与应用问题。它在人类从认识世界到改造世界中起媒介作用。信息高速公路是通信,但不限于通信。它就是国家信息基础结构(Nll)。用Nll比信息高速公路更正确。“信息高速公路”适合传媒机构作宣传作用。
从分工来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用物质手段代替人的机械功能,而现在则用物质手段来代替人的神经系统功能。所以,它可以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这个新时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事物、新情况。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我们要与国外接轨,没有信息技术的发展,就将会成为一句空话。我们要是跟不上这个时代,我们只能是二、三流国家。这是大势所趋,是时代提出的挑战。
从社会结构与影响上说,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对生产力的影响是巨大的。以前在躯体劳动中并非没有脑力劳动,即使用铁铲铲地也要用人的大脑,当用机器代替了体力劳动时,就出现工业革命。由于电脑等等的进步,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了主导作用。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过去是发现资源,利用资源,以后不是以发现资源为主,而是节约资源,更有效地用好资源。信息技术是生产力靠控制靠管理。
政府要制订政策。基本的信息技术我们自己非掌握不可,不掌握我们就没有主动权。目前我们用的芯片都是从国外买的,是万国牌。我们不能完全依靠进口。对我们国家来说,有一个全面发展问题,要考虑世纪之交如何与国外接轨。将来为了维护量大面广的文化市场发展,必须考虑经营方式。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与交通事业一样,必须由政府制订政策。国家应成立一个信息咨询小组,从外交、经济、政治等各方面进行研究,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新形势。
4、《未来之路》与《数字化生存》研讨会
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引起世界的轰动。此书中译本由北大辜正坤翻译。盖茨自己说,建成、使用这一新的网络,指明其好处及危害,是本书的主题。为此我们要筹办一场研讨会。《未来之路》是第一本网络经典。为了把这次研讨会开好,刘钢协助我一起筹备真正花了两个月时间,从96年2月开始筹备到4月在社会科学院第一会议室正式开会。会前我起草了一个通知,说明会议主题“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前景与对策——《未来之路》座谈会”。
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的余音未落,另一场扣动人心弦的网络之歌又起,这就是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与他的来华访问。欢迎尼氏的会议是97年2月28日在中科信息广场多功能厅举行的。欢迎会前,我们在赢海威公司的办公室开过一次会;97年1月4日晚上又到复兴门外的光大银行大厦搜狐公司开会,专门研究信息高速公路的事宜。第二次讨论会的日期是是1月9日,会议过程中,有人拿出一本介绍尼氏的《连线》(wired)杂志。大家一致的意见是认为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促成此事。
5、 “无限制资本家”带来的震憾
1997年7月31日《参考消息》用整版译载了美国《旗帜》周刊的一篇文章题为“无限制的资本家”,这篇文章认为,一个无限制的资本家时代已经来临,我们已生活在一个由权利社会向知识社会、由等级社会向网络社会、由喝脱脂奶的社会向喝2%脂肪奶的社会转变的时代。“互联网将是21世纪的主要传播媒介”。那些“无限制资本家”们虔诚的信仰“技术马克思主义”坚信技术必然推动历史的发展,坚信社会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的开始,这股巨大的力量正在从根本上重塑着美国社会,推动着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的过渡。
这篇文章引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8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批学者由院领导带队到金台饭店参加一个座谈会,会议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主持。社会科学院方面也有若干研究所的负责人。大家就“无限制资本家”作了广泛的探讨。尽管这次由技术马克思主义引来的讨论并没有直接针对网络发展的具体事宜,但为社会变革、网络发展进一步准备了思想条件: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的过渡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巨大历史洪流。
6、新任务:信息化特征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97年初,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集在京的著名信息专家在电子部开会,与会领导还作了较长时间的重要发言。会议具体联系与组织者与参会专家发言踊跃,讨论热烈。会后,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为我布置一个任务:中央办公厅要求写一个报告,题目是:《21世纪信息化的特征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他们认为我带有博士生,让博士生协助我搜集资料把报告写好。在撰写这份报告时,刘钢做了好多工作,写作过程始终与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保持着联系和讨论。我们到97年10月报告的初稿完成。全文共分六部分,分别是:
一、 引言
二、 国际信息化背景
三、 信息化的特征
四、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五、信息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六、中国信息化发展对策
报告交给了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我的工作初步告一段落,把工作集中到专著的写作上,因为这毕竟是我们从1994年考察日本以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个重大项目。专著最后以《千年警醒——信息化与知识经济》为题,于在1998年10月出版。
1998年9月,刘钢博士毕业后留在哲学所工作。继续开展信息哲学方面的研究。先后撰写了不少文章,并翻译出版海姆的《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和《信息技术的伦理方面》,在当时这都是相当超前的工作。可能由于太过超前,反而超到聋子的耳朵里去了。【按:时下热点的Meta概念,在《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就提出了。而信息技术的伦理问题则更是重中之重。】
直到2002年刘钢发现国际学术界最新的关于信息哲学的研究动态。同年,他率先在《哲学动态》上发表了介绍性文章,年底又摘译了旅英意大利学者弗洛里迪的“什么是信息哲学”,发表在《世界哲学》。2003年初,他又写了我国首篇研究性文章“从信息的哲学问题到信息哲学”,发表在《自然辨证法研究》第1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8: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