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篇需要申明的是,“元老院化”这个提法仅是笔者基于部分高校有限的个人经历和经验性观察总结出来的。因此,这种现象可能并无代表性。当然,笔者也发自内心地希望这种现象仅是局部现象。另外,这个提法仅是描述现象的借喻,并非一个严肃的概念。
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先做个题解,所谓教学督导队伍“元老院化”,主要是指目前部分高校教学督导队伍中退休高校教师尤其是退休领导所占比例呈现出日益增大的一种发展态势和状况。历史地看,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经历了视学、督学,以及教育视导等发展阶段。而共时态上,国外很多国家也发展出了相对较为成熟的教育督导制度。该制度发展至今应该说较为成熟了。然而,作为教育督导组织体系中深入课堂基层的一线工作人员,即教学督导的遴选制度仍然存在强烈的路径依赖,沿袭传统的做法,直接导致了“元老院化”现象的产生。
首先,教学督导“元老院化”容易导致人们对教学督导能否胜任的质疑。对于教学督导的胜任特征的界定,笔者比较认可下面一种说法:
教学督导必须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资深教师或教学管理者,是一位能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品评的行家,并能在教学督导岗位上连续工作3-5年。他们不仅爱校敬业、学术造诣精湛、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看问题客观公正并在某一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或权威性,还应具有实施教学督导工作的能力、为学校提供发展、管理、决策、教育改革方面的咨询、建议的能力(白解红,袁 俏,2014)。
尽管上面这个表述中的各种胜任特征大多数是定性描述,仅有一个量化指标,但是它还是全面界定了教学督导的胜任特征的维度。而在实际教学督导遴选过程中,元老院化基本上还是基于“姜是老的辣”的逻辑假设。如果教学完全是类似传统社会中的理发、木工、泥瓦匠之类的通过经验传承的手艺活,这种逻辑假设是基本成立的。然而,众所周知的是,教学工作显然不是师徒相传的手艺活儿,它是需要与时俱进、与师俱进、与生俱进的创新和发展的教育活动。既然如此,当人们对这种逻辑假设本身提出质疑时,是不是可以理解的呢?
这种质疑进而带来了关于教学督导乃至教育督导权威的议题。比如,有人甚至呼吁应该让教育督导“长牙齿”,提升教育督导权威。这种赤裸裸地迷信权力的观念令人担忧。虽然这种观点有其维护教育督导制度合法性的意图在其中,这完全可以理解,但这种希望通过权力,尤其是行政权力的赋予而让教学督导获得权威的做法显然并非明智之举。事实上,如果按照马克思韦伯的传统型、魅力型和法理型三种权威分类,目前高校教学督导的权威在总体上还是属于传统型。这种传统型权威使得教学督导的工作“督而不导,众难服之,导而不督,众不随之”就毫不足奇了。
另外,还有一个客观事实我们也不得不考虑到,那就是:
由于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观性、督导员自身学术水平和研究领域的局限性、督导对象的多样化以及参照标准的偏移等原因,导致高校教学督导员课堂教学评分存在明显差异,降低了教学督导员课堂教学评价的权威性(徐美,2014)。
易言之,这里说的主观性、局限性、差异性等问题都是教学督导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的。如果对这些问题没有清醒的认识,在课堂教学评价就很容易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现实中,确实不乏一些教学督导表现出“懂王”的作派。这样只会降低自己作为教学督导的权威,甚至使得教学督导在一线教师心目中的形象被污名化。这势必会背离教育督导制度建立的美好初衷。因此,教学督导应该放下那种我们常见的把持话语权力所表现出来的傲慢,放下一副唯我正确的架势,本着服务、扶持和互相学习的理念深入一线督导教学。这样才能让一线教师希望甚至渴望教学督导能走进课堂,而不是反感!若能如此,教学督导方可成为有力推进大学教育发展建设的“良器”。
更为重要的是,对于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而言,显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吃老本”或者“照本宣科”(教材本身的出版周期和它的半衰期等事实不可不察)。高校教师要做好教学工作,上好课,还需要和科研工作相结合。对此,笔者对东北大学教师贾剑锋(2020)在IACMR举办的教学论坛上提到的一个观点深表赞同。他认为,对高校教师而言,教学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学,而应该是以科研引领教学,这样的教学才可能保持“鲜活”的生命力。但事实上,在“元老院化”的教学督导队伍中,很多退休教师或许在退休前若干年就已经“学术退休”了。试想,早已远离学术圈的这些督导怎么能了解或理解最新的科研问题和学术前沿?如果他们抱着几十年前的“老黄历”来督导一线教师,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最后,教学督导“元老院化”往往还会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限制了教学督导队伍的专业化、专职化。一方面,只有通过严格程序遴选督导委员会,才能使队伍专业化。另一方面,只有实现教学督导队伍的专职化,才能保证人员的相对稳定,督导工作的连续性和长久性。而“元老院化”的做法显然很难保证上述专业化和专职化。在有些学校,返聘、外聘退休教师进入教学督导队伍似乎成为一种退休福利,甚或这些教师退休前建立的人脉关系带来的顺理成章的红利。另外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是,那些含饴弄孙的退休教师能能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到教学督导的研究和学习上?
这个讨论并无任何对老教师的不尊重和不信任,只是希望通过目前存在的这种“元老院化”现象的反思,引发更多高校教师对教学督导遴选制度的思考,进而群策群力,对完善这个制度起到一些积极的促进。高校督导委员会如果真的说起来重要,就不能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而真要将其重要性落到教学工作管理的实处,严格遴选程序的设计和实施就非常有必要。至少,目前这种教学督导队伍“元老院化”现象应该缓行!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3: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