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叟王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铮 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华东师大、中国科大教授

博文

发展创新型国家需要两个构建

已有 11273 次阅读 2015-10-19 13:01 |个人分类:区域管理|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创新管理

【按】此文是《科学时报》发表的《创新需要祛除“帮派”文化》的原稿,发表出来的文稿,题目是编辑改的,这一改就不能完整表达我的原意了。我的文章,最重要的观点是第一点,中国需要发展研发产业,不然中国就只能“ 别人屁股后面一步一步爬行“。因此,创业政策需要向研发产业倾斜。例如大学生、研究生创业,如果搞研发企业,应该支持;如果是一般性经商,就应该不赞成,因为中国上大学的机会有限,你要经商,为什么还占着学校的位置呢?文章强调的是构建,即建设推动创新的产业和文化的 ,不是一般性地讨论创新文化。


发展创新型国家需要两个构建

 

最近读了徐冠华院士《走向创新型国家》一书,颇受启发。该书是徐院士担任科技部负责人期间的一系列讲话,可以说它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中国政府试图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努力。

我是一个平民,读《走向创新型国家》一书的目的,不是参政议政,主要是要指导学生做论文,明年毕业的两个学生,一个的论文研究创业管理学的,一个的论文是研究创新动力学的,因此我们也结合当前国家的发展战略讨论创新型国家建设问题。讨论这些问题,或者说,学习《走向创新型国家》有些心得,也就这样写了出来。其实,最近两天,参加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协会全国代表大会,一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气氛弥漫着我的周围,感触颇深,会议上我感到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构建两个更具体文化:

 

1 国家的创新创业政策要特别的扶持研发产业

 

   建设一个创新型国家,需要科技的发展,要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的活跃,然而科技发展与自主创新要在经济上表现出来,就得有产业实现。所以一个国家的创新发展,或者说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与创业的密切结合。在科学政策研究方面,在经济学研究方面,需要有把这两个关系紧密的结合起来的学说。2006年我到德国耶拿的经济研究所访问,得知他们的一个研究部叫创新创业研究部,很受启发。随便说一句,我不知道该叫“部”还是叫“系”,国内前几年,纷纷把系改叫学院,下属系,最近几年又成立学部,下属院,院下设系,英文一翻译,不知道部与系是不是都叫department了。

   言归正传,中国的科教创新,要学德国,不要把精力花在名词上的,而是要落实到产业上,要创业。创业可以针对的产业很多,我认为在当今的世界,以创新的主导的产业主要是研发产业。我们说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创新落实到企业就该搞研究与开发。一般来说,企业都有研发部门,但是现代经济中,研发可能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产业部门,研发产业这个名词就是美国人提出的,不仅提出而且加入了统计部门,换言之,“研发产业”有了正式的户口了。第三次产业革命,过去人们说是信息产业,现在看来不够,应该是是信息产业加研发产业,美国现在领先的关键是研发产业,信息产业的企业都交由跨国公司搞了,研发的关键内容自己拿着,通过知识产权结合金融手段控制世界。中国要成为创新型国家,我认为就要完成从创新到产业的最后5公里,这就是建设研发产业。不然就会像毛主席担心的,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爬行。最早我和学生葛昭攀做过一个工作,模拟发现如果知识转移的阻尼偏大,发展中国家永远跟不上发达国家,例如印度现在信息产业很发达,研发产业不行,一时半会是赶不上中国,更不要说美国。当然印度会改变自己的产业方向,所以中国要发展研发产业。我这个学生后来移民发达国家搞研发产业去了,不止她,我所有出国的学生,除了个搞金融的,一个教书 ,都在搞研发产业。所以说,在新的产业革命中,以中国人的聪明勤劳,科学家个人是没有危机的,而国家面临着发展风险。

   对了,什么叫研发产业,参考美国人的标准,我的理解就是把研发成果直接或间接作为产业产品用于交易的产业,例如建筑设计院的产品,当然研究机构或企业的知识产权产品就是交易的研发产业商品。有一次,我在张家港碰到一个农民企业家,他到上海一个设计院去拿一种特殊电机的设计图纸,他要为重庆生产这种电机,这个设计院专干这种事,它就是从事研发产业的企业,而且带动了制造业,帮助农民实现了城市化。我的一个朋友,顶级大学的教授,与人合作搞规划设计院。学术上我可能比他强,但是我不能不承认他比我高明,因为他代表着产业新方向。看来中国是需要一批人的,有这么一批人来搞研发产业,中国就能适应新的产业革命。因此政府需要鼓励人们向研发产业方向创业的政策;当然,其他方向的创业也需要扶持,但是研发产业的创业,更需要政策支持。最近几年说北京人多了,对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落户限制很多,我说这个政策错了,因为它不分青红皂白,其实要用专业区分的。罢了,话说多了。

现在的世界竞争,主要在研发产业方面,所以美国人总是找中国知识产权的岔。美国的特点是兴起了若干研发产业发达的城市,我叫它为研发枢纽城市,hub,有人不翻译为枢纽而是中心,不要紧,hub就是一个技术、文化创新的中心,而且具有扩散与教育功能;对于中国来说,需要建设研发枢纽城市。什么叫研发枢纽城市,我在《中国软科学》写了篇文章,可以供大家参考。呸,不是SCI,嘚瑟什么?我认为上海搞创新型城市,就要建设自己为研发枢纽城市,在几次会议上讲过,有效无效,责任尽到。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请我做兼职教授,吃了上海的水,呼吸了上海相对清洁的空气,我现在当和尚,撞钟了,钟是撞到了,但愿夜半钟声到客船,能促进上海构建成研发枢纽城市,而不是模模糊糊什么科技创新中心,在产业发展方向上不明确。

 

2 科技界需要一种承认个人的合作文化

创新,需要具体的人去完成,要建设创新国家,也要靠具体人实现。这就意味着要承认个人的作用,同时要提倡创新中的合作文化。中国在这方面,需要进行新文化构建。

最近屠呦呦先生获得了诺贝尔奖,举国欢庆,如果没有黄晓明结婚的话。长期以来人们说当年牛胰岛素的合成就该拿诺贝尔奖,为什么没有拿到呢?因为是集体成果,不知道奖给谁?同样作为东方国家,俄罗斯早有人拿了诺贝尔奖,日本人也拿了,为什么中国人迟迟拿不到。因为我们不承认个人。一个单位有人有了成果,马上就说单位的成果,然后授奖,总是单位某个领导排名第一,不这么排,评审委员会很可能不通过。对科学家来说,多数人是从来辛苦岂为勋呀,开始辛苦的成果被领导拿走了甚至成为排斥相应科学家的资本,就没有人热爱创新、敢于创新了。苏联人卫国战争有卓娅、马特勒索夫这样的普通一兵的英雄,我们的抗日战争也应该有,可是我们没有记录,要有的也是官员。我父亲的表兄,台儿庄炸日军坦克牺牲的,滇军连长,现在连我父亲都记不到他叫什么学名了,只知道孙渡是他长官。这就是我们文化需要构建英雄记忆的地方。荣誉归于集体,本质上是一种帮派文化,帮主就是一切。昨天我与校友讨论起国民党为什么在大陆失败,除了种种原因,我认为国民党革命时靠帮派会门,形成了帮派文化,这是不想改革的主要原因。中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改变这种不承认个人的帮派文化。在作为平民我们能做的就是要防止项目评审、成果评审中的帮派文化,讲科学良心。记得有一年《新语丝》说某一学科的院士要么出在B派,要么出在D派,我不知道准确与否,但是这样的文化在中国确实很有市场。所以有研究生说博士论文优秀与否,不在文章中天下,只在导师中天下。这样的文化,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相去甚远,得重新构建。

帮派文化的特点就是强调小单位胜出,所以大学排名在中国变得十分敏感。为排名,各个单位勇往直前抢夺成果。一个学生最近告诉我,她的职称评审受阻,因为她文章不够。我说你不是很多吗?她不无责怪地说,王老师按你的要求,我博士论文改写的论文发表,第一单位都是我读书的重点实验室,新到的单位不承认(我工作)。对这件事,我也不知道怎么处理,因为有关部门评估重点实验室,只承认署第一单位的文章。这就是科技评估中流行帮派文化的小小的恶果。现在,对学者评审的不是对科学的贡献,不是研究能力,而是对单位集体的贡献,评审出来的人,创新能力也就不确定性增加了。

相对俄罗斯,同为东方国家的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较多,我认为这是日本人受中华文化影响,相对重视集体合作的结果,限于篇幅,这里就不说了。总之,为建设创新国家,科技界需要一种承认个人的合作文化,旗帜鲜明的反对帮派文化和他的变种,官本位文化。

最后总结一下,建设创新国家首要的是支持发展研发产业,其次要构建承认个人的合作文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11-929242.html

上一篇:关于“单之蔷”文章的答复
下一篇:历史钩沉:关于碳排放高峰研究
收藏 IP: 210.73.4.*| 热度|

4 李宁 姬扬 郭崇慧 蔡庆华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2: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