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出發,何時能還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nsong 科學,俺的名字叫科學!

博文

从动物伦理学的角度看虐食

已有 5162 次阅读 2013-6-7 09:20 |个人分类:敬畏自然|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动物伦理学, 食文化, 虐食

清华学生论动保22:

新闻与传播学院

2012012943

车特

人们素爱美食,对于美食的探索无穷无尽,令餐桌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形成了名目繁多、登峰造极的饮食文化。于此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令人瞠目结舌、残忍至极名菜名食。活猴脑、生抠鹅肠、生剐驴肉等无奇不有。以生物多时之痛楚,易我片刻之甘甜”,不知谁会点这样的名吃?吃过看过又会有怎样的感受,不知这不能不引发人们心灵的震撼和思考,人类到底该如何对待与我们共处同一世界的动物?

活猴取脑听起来就已经带着骇人的意味,偏偏这就是广东的名菜之一。日前,一组母猴上桌前紧抱小猴的照片在动物保护贴吧上被疯狂转载。这道名菜的完整操作过程也暴露在人们面前。

1. 一个中间挖洞的方桌,几个人围桌而坐,桌子上面有个洞。

2. 中间的洞并不象火锅或是麻辣烫那么大,正好容一只猴子的头伸出。

3. 一只非常可爱的猴子牵出,据说那是专门食用的猴儿,头比较大。猴儿的头顶从小洞中伸出,

4. 把猴子的头用金属箍住,并且箍的非常紧,

5. 用小锤轻轻一敲,头盖骨应声而落。猴的脑部就完全裸露在食客们的面前。

6. 用汤匙升向红白相间的猴脑,随着桌下垂死猴子一声惨叫,拉开了生食猴脑惨状的序曲。

鲜活生命的陨落带来的只是一瞬的口中快感。为了口腹之欲而虐杀活着的、有感知能力的生物正当吗?对生命的剥夺已属残忍,而活取则更是毫无人道可言。没有真正把动物当作有痛苦、有悲愤、有喜悦的生命体或根本无视动物的感知,才会忍心对动物做出此类行为。

猴子一定得成为餐桌的菜品吗?是人类生存必不可缺吗?一定要死的这样悲壮、凄惨吗?

人类对于动物的伤害固然不可避免,自然生物环境当中,人也是属于生物链的重要环节之一。生存要求老虎狮子捕食草食动物,人类同样也有为生存的需要而猎杀动物。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原始社会,人类为了取暖选择保温性能好的兽皮,处于生存的需要,这种杀戮不可避免。而时代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物资匮乏的现象也大有缓解,人们对于曾经一些不可取代的动物元素的需求也大大降低。这种现实条件下利用动物的范围可以在很多方面进行缩减,人们对动物的杀戮也可以大大减少。譬如,毛制品的保暖功能如今已经可以被新型的人造材料取代,其仍然存在的价值大多是它的美观性,美观性带来的市场需求不断催生此类对生命的残害和滥杀。这些可规避型的动物杀戮、伤害仍然存在,这便是人类动物伦理意识缺乏的表现了。

很多非洲国家的自然环境仍然十分恶劣,温饱问题尚不能解决,在基本生存保障困难的情况下,猎杀野生动物也是常有的事情,这种情况也无可厚非。而大多数发达国家,甚或是发展中国家已经不需要极度向自然索取,人们可以满足自给自足。这种情况下人类的动物食用范围是基本确定的。常见的家养动物已经可以充分的满足人类。如果说全素主义对人类有些苛求,那么缩小动物的食用范围就是新世纪人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活猴后脑带给人们的是什么呢?鲜嫩的口感?杀生的刺激?猴脑、鱼翅,其存在意义主要是满足一些人的掠奇心态、借此寻求刺激、显示奢华、献媚于权势。完全可以取消其存在,减少对它们的虐杀。我想不出其他必要原因使这些极度不人道主义的菜品留在世上。

说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最近正在实施的禽流感杀鸡行动。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极度的残忍。人类面对疾病带来的恐惧要转嫁到其他无辜的生命之中,这可不可谓是人类的一种自然强霸权呢。许多刚破壳而出的新生命,其实并未检测出染病。它们对生命和世界的未知瞬间被扼杀在翻滚的开水之中。我也想到了人们为获取高额利润,令数以万计的亚洲黑熊在养熊场中穿着永远脱不掉的铁背心,遭受活熊取胆的折磨,生不如死,痛苦不堪。诸如此类种种对动物的残忍虐杀还有许许多多。

如果说杀生是一种错误,而这种错误无可避免。那么将错误影响最小化、错误伤害最小化就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以中国为例,早在1931年的《公共租界工部局公共菜场章程》就规定:对动物“应以合乎人道之方法待遇之,无论何人应力求避免使其受非必要痛苦之举动。并采用各种方法及防备以免其受非必要之痛苦”。寻找最不坏的方式,将对动物的伤害尽量降低到最小。也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之一。

东西方文化存在许多差异性,在动物伦理方面却又许多相似、共通的内涵。人的中心地位和支配地位无可争议,动物很多情况下可以被当做工具,可这并不意味人可以完全肆意对待动物,草率和残忍决定其生命。西方基督教理论中就有明确论述反对对动物的残忍化对待。对动物的残害必然会蔓延到对其他人的残忍残害。阿奎那曾经指出,人类对于动物的保护也是人类的一种道德义务,动物本身就是上帝创造出来的善的化身,善待自然是人类不可逃避的义务。人类能否善待动物关乎人类道德感能否向良发展。同样是西方哲学领袖的康德也认为残害动物是一种对心灵和道德的毒害。再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动物伦理与护生文化。儒家文化的核心观念是仁。对人仁爱,对动物也应该有同样的态度。“仁者浑然与物同体”就表达了儒学思想之中要对世间万物饱含恻隐之心、仁慈之心。

动物伦理学与护生文化是伴随人类文明发展的长久话题之一,对动物的保护与相处之道需要新时代的每一个人长久不息的努力和改变。活猴取脑、活熊取胆与鹅肝酱、裘皮大衣等,终将被历史抛弃,对生命的关怀与慈悲说到底便是对人类良心的最终救赎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周刊》 2004年47期

动物保护贴吧

《道教善书的动物保护思想初探》 梅斯特 


清华学生论动保21:评沈阳动物保护志愿者高速路上拦车救狗 

清华学生论动保20:爱狗,请先尊重狗 

清华学生论动保18:“梅花鹿养殖基地与电子商城合作”新闻评论

清华学生论动保17: 李冰冰开启肯尼亚野生动物保护之旅 呼吁终结非法象牙贸易
清华学生论动保16: 我们都一样
清华学生论动保15:从动物伦理学角度评论宠物鱼遭文身事件
清华学生论动保14:由禽流感引发的对动物保护的思考

清华学生论动保13:H7N9:人类的流行感冒,家禽的灭顶之灾
清华学生论动保12:割鹿茸有道理吗?

清华学生论动保11:动物园:人与动物没有硝烟的战场
清华学生论动保10:禽流感屠杀,错的是产业还是人性?
清华学生论动保9:表演动物的苦难

清华学生论动保8:我们对待导盲犬的态度有没有问题?
清华学生论动保7:人类权利与动物权利

清华学生论动保6:”虎“与”人“

清华学生论动保5:春水葬猪魂



清华学生论动保4:“巴塞罗那禁止斗牛”的相关评论



清华学生论动保3:假羊肉案 by 朱启运

清华学生论动保2:谁在施暴?



清华学生论动保1:幼虎栓绳拍照评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4810-697291.html

上一篇:6月7日周五下午三点新浪微访谈:如何科学、理性地爱护动物
下一篇:微博揭露:太原理工大学的学生虐狗
收藏 IP: 166.111.105.*| 热度|

1 刘洋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7: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