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学生论动保8:我们对待导盲犬的态度有没有问题?
导盲犬
2010080332 金罗允
5月13日上午10时许,发生了一件感动之事。夏先生坐在手推车上,拉着狗,由其母骑电瓶三轮车带着往家行驶。行至潘姬路戴楼路段时,温某骑摩托车带着郭某为避让一辆小车撞上夏先生的手推车,将夏先生撞翻在地。温某与郭某见此情况,赶紧下车上前搀扶。之后,两人又说要带夏先生去医院治伤,但当他们发现夏母年龄大,夏先生又是盲人时,就骑上摩托车准备逃跑。就在这时,让两人想不到的事出现了,夏先生携带的狗突然扑上前,张嘴咬着温某的裤脚不放。温某两人心惊,逃跑不成,旁边路人上前,狗才松口。过程中,温某、郭某右腿均被咬伤。据民警介绍,聪明的狗狗可能看出温某两人伤了主人还想逃,与主人心意相通,护主心切,所以才上前将两人拽住咬伤。
为了主人咬伤两名歹徒的忠诚的导盲犬。对这只导盲犬的勇敢和对主人的忠诚是值得赞扬的。但是狗忠于人是正确的表达方式吗?这只狗的存在只是为了保护主人忠于主人吗?
逐渐开始区分如何使用工具的人类和动物是相近的。但是在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上出现了恨过问题。人类利用动物获得了收获并且在动物本身也得到了很多东西,但是最终夺走了动物的自由和权利。人类开始习惯与这种统治与思想。但现在人们对动物保护的认识已经改变了很多,出现了动物权利论和解放论等等的提出。但这篇文章中的“忠诚”的表达方式说明动物在本质上是低于人或只能是人类的伴侣。狗和人类一起生活了很长时间对人类做出了很多贡献。为游牧民看守羊群勇敢的驱赶那些食肉哺乳动物来保护游牧民以及对生存上的威胁。到了现代社会狗还可以看家也广泛的证明了狗的实用性。
在20世纪的到来狗的用途也有了的变化。因为电子行业的发展现在代替看家犬的是电子警报器和闭路摄像头,而将代替警犬的可能是更先进的一些机器设备。在18到19世纪流行在欧洲贵族的狩猎文化也开始逐渐的淡化和以狩猎为目的的各种狩猎犬的用途也因社会的转变而发生着变化。进入21世纪对狗的各种用途再一次改变,对狗的看法也有相当的改变。简单的有两种机器不能代替狗的是狗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除了我们所知道的嗅觉,凶猛性,警惕性,反应等等还有我们未知的特殊功能和狗在对人的心灵治愈上也有帮助。狗用它们独特的嗅觉来帮助人和做出了很多贡献。但这真的是狗愿意而选择的事情吗? 人类无法与犬真正的沟通 所以狗想在院子里玩或吃着食物过一天 人们也不会完全明白所以只能半强制性的在利用狗。
出生大约7个星期的小狗,不管它们有某种意识人们只有让狗从小忠实与人所以将是一般被送回家1年以后可能会训练成导盲犬。当训练成导盲犬后对这些犬在退休之前有几个绝对不能做的事是在紧急情况时要吠叫但是除了这种特殊情况下是不能吠叫的,还有要与主人步行速度一致所以也会受到不能随便跑动的训练导盲犬具有自然平和的心态,会适时站立、拒食、帮助盲人乘车、传递物品,对路人的干扰不予理睬,同时也不会对他们进行攻击。抑制这些狗的本能和做绝育手术来防止发情,这样导盲犬的一生都在帮助盲人。
它们所奉献的就是上面所讲的代替盲人的双眼,保护盲人不会受到伤害帮助人们,但事这些犬得到的利益是什么?人们工作能得到很多并获得利益,但对这些为了帮助人类付出一生的导盲犬,它们会得到什么?首先,从训练师,每年两次检查状态,然后在主人那里得到食物和爱戴。但是我觉得它们只是对于生存勉强满足着,这些狗得到的与从小受到各种训练和做绝育手术比起来还远远不够。在农场动物福利委员会对犬的福利有五项分别是
第一,稳定新鲜的食用水和能够保持良好的健康和充沛精力的饮食。第二,供给一个适应的环境,包括庇护所和舒适的休息区。第三,避免疾病或迅速地诊断并治疗。第四,给予足够大的空间,恰当的备品,以及同种动物作为伙伴。第五,确保环境条件和管理方法能够避免精神损害等。比起过去 现在很多国家对动物保护法和动物权利,福利上也立了几条法规。实际上,我们已经在对动物的统治阶级上,不光是工作犬 对所有动物的保护和福利都有很多不足。
1993年韩国三星公司开设了导盲犬支援中心,但是收入很不理想 减少对支援中心的一半费用而且环境越来越差对于已经退休的导盲犬的安置也没有明确安排,就算从导盲犬机构获得支持情况也并不安稳。
就像G.L.弗兰西恩所说的那样我门不应该认为动物的付出和牺牲是理所当然的。我所调查的这些导盲犬的记事只是一部分,现在还有很多动物为了人类的便利与方便而付出和牺牲,我们不能用金钱来报答这些犬或者其他动物,对待动物不能只因为同情它们 要真诚的对待它们,是“共同”而不是“忠诚”,是“共存”而不是“利用”。
蔣科學按:作者是韓國同學,我在課上談及吃狗肉的問題,問起她們,她們都對韓國的這種風俗感到不好意思,說自己不吃狗肉。其實,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表現比韓國真得好不到哪兒去。事實上,很少有哪個國家對待動物像我們國家那樣嚴重。這篇文章的視角很獨特很好,值得我們反思。
延伸阅读: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4: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