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智宏院士能回答我的这些问题吗?
蒋继平
2011年7月25日
光明日报在2011年7月25日(今天)发表了[许智宏院士:转基因作物是否安全关键看转的什么基因]的文章,科学网及时转载了这片文章。下面括号内的红色字体是我引用这篇文章的一部分内容, 也是许院士的个人观点:
[对老百姓来讲,一般会首先关注转基因作物的食品安全性问题。我个人觉得,截至目前,不少人仍对转基因作物缺乏基本的了解,一听到抗虫基因、毒蛋白,就开始怀疑它是不是对人体有毒。其实,抗虫毒蛋白只对部分昆虫有毒,有很强的专一性。就像现在的转基因棉花、转基因水稻里的抗虫基因所产生的抗虫毒蛋白,它只对鳞翅目害虫有毒性,这方面已经做过大量的毒理试验。
这个抗虫毒蛋白并不是从转基因作物才开始使用的,人类知道这个抗虫蛋白已几十年了。所谓“BT”,其实就是一种细菌——苏云金杆菌的缩写。科学家早就发现这种细菌在其芽孢中生产一种可起到抗虫效果的晶体蛋白,以前人们是通过发酵生产把它作为生物防治药物用于农业,拿到田间去喷,但其缺点是很不稳定,一下雨很易被雨水冲刷掉而失效。现在,科学家只是让植物自己生产这种晶体蛋白杀虫。]
据我所知, 许智宏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校长, 北大生命科学院教授, 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理事长,国际植物组织培养和生物技术协会主席,UNESCO 人与生物圈中国委员会主席。 许院士身兼多项重要的专业职务,又是植物方面的专家,他的言论当然是最权威的, 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加上在光明日报这样的极具影响力的大众媒体上发表文章,对中国公众的影响可想而知是极其巨大的。
我认真地阅读了许院士上面的文字, 这里是第三遍, 根据我的专业知识, 对之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思考。我这样做,一方面是对许校长的敬重, 另一方面是对科学的执着。 实事求是地说,作为一位高级植物病理学家,我对许院士上面的观点有一些疑问, 现在借科学网提出来, 希望许院士能在百忙中给予一个答复。
Bt 毒蛋白只对鳞翅目害虫有毒性,这方面已经做过大量的毒理试验。那么,为什么匈牙利, 澳大利亚, 和俄罗斯的一些科学家报道Bt毒蛋白对哺乳动物鼠的生殖力有负面的影响?
这个毒蛋白在依然有活性的情况下, 对动物的精子有没有杀伤力?
用的实验动物是在那个生长发育阶段?
实验动物经历了多少代?
我问这些问题是出于我的专业知识。 我知道大田虫害的发生主要是当时的环境适合这种昆虫大量繁殖, 要是昆虫不能大量繁殖,就不会造成大面积的虫害。 所以,虫害防治主要是防止某种昆虫大量繁殖,而不是立即杀死这种昆虫。 Bt 基因产生的毒蛋白也不能立即杀死幼虫,只是慢慢地使吃了这种毒蛋白的幼虫死去,不能有效的繁殖后代, 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大面积虫害的发生。 从生物学上来说, 磷脂目昆虫的成虫到作物上产卵,卵孵出小幼虫, 这种小幼虫从一出生就得吃这种带有毒蛋白的食物,它们根本就没有任何选择和抵抗力,在这种极端的环境下,它们就会死去或者失去任何的生殖能力,这就保证了在这块田里不会有第二代和第三代的虫害发生。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虫害大面积发生的问题。
用动物做实验, 用的是刚生下来的动物吗? 是用Bt转基因实物作为唯一的营养的吗?小白鼠一生下来不吃母奶就能生存吗?科学家用的是这种没有喝过母奶的小白鼠吗?这种小白鼠在生育能力上与其他小白鼠是一样的吗?要不是用这种一生下来没有用母乳喂养的小白鼠做实验, 那试验的数据毫无意义, 因为没有可对照性, 在科学上, 没有可靠的对照系是不成立的实验, 无论有多少数据。这里的关键问题是,您不能用小白鼠本身作对照, 您必须创造一种跟磷脂目幼虫一样的生存环境来做对照。 科学家做到了这一点吗?
这些问题是最基本和最普通的了。我说的是最基本的科学常识。
我真心希望转基因专家们能拿出这样的数据来。只有这样的数据才能说服广大民众。 我也真心希望许院士说的是符合实际的,要不然的话, 那些把Bt转基因作物当作主粮的民众是会有风险的。
下面的这个问题有点儿特别, 我希望广大读者能帮我回答,许多农药在研发和推销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说针对某些特殊的害虫, 病菌, 或者杂草的? 比如说,一些选择性除草剂? 那么大家是不是都愿意喝?
思考呀!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7 00: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