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息很多,真假莫测。面对信息的不可靠,开放的心态和健全的常识很重要。《财新周刊》新的封面报道《抢救新冠病人》,展现了武汉会战最前线的情况。万一以后不幸进ICU,也知道都要做什么。文中被采访一位ICU主任,已经发表SCI论文40多篇。正好刚看到该主任JAMA在线刊出的新冠肺炎研究快报,从病例中发现许多患者最初症状不是呼吸问题,因此其他科室医生的防护是存在的薄弱环节。值得一提的是,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相关的多篇论文已经发表于NEJM, JAMA和The Lancet等顶级医学期刊,这是对人类的贡献。“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疫情的发展我认为仍是稳定。在湖北之外,甚至有向好的端倪。我所有的推测都是指湖北之外,尤其是上海和深圳。按照目前的势态发展,估计两周后或许有明显的向好趋势。只是目前返城复工的影响还不清楚。据说客运量比以往显著减少,但毕竟还是在流动。
前天上午最后一次远程讲稳定性,这个专题告一段落。尚有改进余地,已经写了总结,《人之病札记13》。
上海没有什么消息,开始征集抗疫先进事迹。力学学会也在征集。虽然我自己没有得病,某种意义上也算是做出些贡献。但显然不够先进事迹,就不用上报了。前天深圳通知已经在深圳居家隔离两周观察的要每日报,没有到深圳的不用报。再次强调本月24日后才可能开学,等具体通知,当时估计本月开学可能性不大。昨天深圳那边两个消息,都是直接发布,没有通过学校。其一,广东各类学校包括高校在本月底前不开学。其二,深圳发布建立健全社区联防联控机制措施,所有小区封闭式管理。目前深圳的措施似乎比上海严厉,但确诊病例增加比上海快。今天收到最新消息,24日开学,网上雨课堂授课,下周先辅导系统使用。预计要一个月左右。那就是24日开学,但下个月才可以到校。
前天午餐后冒雨出去散步。其实是去另一小区看看是否有口罩了。在门口看到张贴的通知,这两天是我们前面的号。推测过两天就应该轮到我们的号了。昨天上午通知可以去购口罩,下午散步时去了。人很少,有人比我早一步进店,我算第二个。这个批次是9.9元5只。回来时在超市购菜等,我没有进去。今天下午散步绕徐家汇公园走一圈,到超市买豆制品蔬菜和零食,我还是没有进去。路上车和人都比以前多。随机抽样看辆公交车,有六七位乘客,过去都是一两位。提高了防护等级,在路上也带口罩了。防控措施似乎比过去稍严格。进超市要求测体温。校区只留一个出入口。
说到口罩,女儿说,买的韩国口罩不仅没有发货,订单也取消了,每只5元多人家也不卖了。好在她还有些存货。我让她凭租房合同去街道。现在只是第一轮发指标,也许以后还要第二轮等。媒体报道WHO的官员说全球短缺口罩,国内或许尤其缺N95口罩。我觉得控制价格的后果已经开始凸显,没有明确的价格信号,资源包括产能投入不足。明白这个简单事实的人一定很多,只是现在聪明人都不惹众怒。在形式上控制住价格所需要的公共资源比放开价格精准帮助困难者也小得多。因此控制价格都是局部最优解,但全局不是。
前天晚上在电视上看点播电影。选个老片《第一滴血》。这个电影当时很轰动,但我们都没有看过。考虑看完《耶路撒冷三千年》后读本小说,是不是重读The Plague?先前给女儿看我回忆该书的博文,女儿觉得写得太水了。调研一下有些科幻性质的《花冠病毒》,有人赞扬有预见性,调研后决定还是不读这本了。
妻子单位领导终于想明白了。通知下周仍然尽量在家办公,除非必需不要去办公室。如果一定要去,知会大家一声,尽量错开时间,不要一起在办公室出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7: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