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眼看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wang69 西南交通大学王鹰灌水自留地,欢迎新老朋友光顾!

博文

将地震局建在断裂带未尝不可

已有 9067 次阅读 2008-5-28 08:47 |个人分类:胡言乱语

  (中国完全可以选择几条发震频繁的断裂,象美国加州Parkfield一样,在断层周围建立中国最前沿的地震观察站,在地下深处,埋设各种监测仪器,例如地震仪、应力计、地下水位、水压测量计、激光位移计、惰性气体检测仪、同位素取样仪等等,密切监测断层的活动,肯定会为地震预测和预警提供最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地震本身不杀人,倒塌的建筑物才杀人!

--------------------------------

          5月12日汶川8级地震,震感波及中国很多地方,重庆、山西、陕西、湖北、北京、浙江、上海、江苏等10多个省区市都有震感,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广大民众对地震局未能提出地震预报和发出预警感到非常失望,有人说地震局不如癞蛤蟆,有人愤怒之余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不将地震局建在断裂带,这样他们才会有所作为。

       乍一看这样的疑问有点讥笑嘲讽意味,其实仔细考虑后,这个建议值得斟酌。

1.美国就在断裂带建立地震观察所 

       美国加州,是和日本一样的太平洋地震带的孪生兄弟。加州圣安德烈斯断层(San Andreas Fault)经常活动,导致该州的几个大城市频繁遭受地震袭击,例如洛杉矶(1769年7.4级,1994年6.5级地震)和旧金山(1903年8级地震,1989年7.4级地震)

       为了准确追踪圣安德烈斯断层的活动规律,美国科学家们已经开始着力调查关注地震了。他们在加利福尼亚的Parkfield城的San Andreas Fault区域的一个活跃的地震带开凿了一个8.5英尺宽两英里深的洞。此区域大概每两年就会发生一次二级的轻地震。这个穿越加州800英里的洞是两块移动的地壳的分界线,Parkfield这个小城市正是以其地震多而闻名的。

        由此看来,将地震局或者地震观察所建在断层带附近这是有国际先例的,当然观察所的结构安全肯定是要有保证的,至少可以抵抗地震烈度11度 。全世界进入地震多发期后,中国应该在主要发震断裂带加强观察,在断裂带(附近)建立观察站是值得探讨的(当然还是地震学家说了算)。

 2.中国的地震带分布 

        中国国家地震局1978年对中国地震区、带作了三级划分。其中一、二级均为地震区,分别命名为“区”和“亚区”,三级称为“带”。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10个地区的30条地震带上[百度资料]

       泉州—汕头地震带。是东南沿海地震亚区中地震活动水平最高的一条地震带。1067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8级地震1次,7-7.3级地震2次,6-6.9级地震6次。 
       邵武—河源地震带。东起福建崇安以北,经邵武、太宁、宁化、长汀、连城、武平入广东。1520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4.7级以上地震12次。 
        广州—阳江地震带。北起佛冈、清远,南至阳江、吴川,由一系列大致平行的北东向断裂组成,本带地震发生在广州、佛山、高鹤、阳江等地,最大为6.4级。 
       灵山地震带。北起梧州、藤县,南至北海、东兴。1558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4次破坏性地震,最大震级6.7级,属于地震频度比较低的地震带。 
       琼雷地震带。位于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北部的雷琼断陷内。1605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4次破坏性地震,最大震级为7.5级。 
        扬州—铜陵地震带。包括江苏东部、安徽南部和江西北部一部分,强震主要分布在长江破碎带两侧及黄海海域。 
        麻城—常州地震带。包括湖北大部和河南、安徽、湖南等省一部分,公元46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6级以上的地震5次,最大震级6.5级。 
       邢台—河间地震带。西界为太行山前大断裂,东界为沧东大断裂及聊城—兰考大断裂,北界为涿州—宝坻断裂带,南界为朱仙镇断裂带。是对京、津、唐地区威胁较大的地震带。 
        郯城—营口地震带。包括从宿迁至铁岭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区。是我国东部大陆区一条强烈地震活动带。据记载,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60余次。其中7-7.9级地震6次,8级以上地震1次。 
           三河—滦县地震带。西起北京南口,北抵宽城附近,东至秦皇岛一带,南以涿县—宝坻断裂为界。公元294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4.7级以上的地震29次,最大震级为8级。 
        炉霍—康定地震带。西起甘孜经炉霍、道孚至康定。1752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破坏性地震32次,其中6级以上地震15次。 
        冕宁—西昌地震带。北起石棉,经冕宁、西昌、会理、米易至元谋,公元前116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破坏性地震16次,其中6级以上地震8次。 
       马边—昭通地震带。包括四川马边地区和云南昭通地区。1974年的永善7.1级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地震活动频度较高,多为震群性地震。 
         通海—石屏地震带。包括玉溪、通海、峨山、曲江、石屏、建水等地区,1970年通海7.8级大地震就发生在此,地震活动强度较大,地震重复性高。 
        中甸—大理地震带。包括中甸、丽江、鹤庆、剑川、洱源、大理、弥渡、巍山、南涧等地区,公元886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6级以上地震16次。 
        西海固地震带。包括陇中黄土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地震活动强度大,频度高,且具有明显的迁移现象。 
       天水地震带。包括临夏、天水、甘南、武都等地,公元前193年到公元1976年,共记录到破坏性地震46次,最大震级为7.5级。 
        松潘地震带。包括平武、南坪、漳腊、松潘、叠溪及其以东的龙门山地区。震源深度一般较浅,烈度偏高。 
        银川地震带。包括贺兰山、银川盆地和卓子山,以银川盆地为主体,地震活动强度大,但频度较低。 
         民勤地震带。东侧为贺兰山,西北侧为巴音乌拉山与雅布赖山,南侧为天景山等,1952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5级以上地震11次,最大震级为7级。 
         河西走廊地震带。祁连山地区活动性最强的一条地震带,包括整个河西走廊与祁连山北麓,地震活动强度大,频度高。 
       祁连山地震带。包括祁连山山脉主体部分。1900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5级以上地震25次,最大震级6.5,地震活动水平不高。 
       柴 达木地震带。以柴达木盆地为主体。1930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5级以上地震17次,最大震级6.8级。 
       拜城—和静地震带。地震主要分布在库车至轮台一带和乌什以北地区,震源深度10—30公里。 
        喀什—柯坪地震带。包括阿克苏、巴苏、喀什、鸭子山一线以北至国境线以南的天山及其山前地区。1896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破坏性地震约130次。

      3.可以尝试

        中国完全可以选择几条发震频繁的断裂,象美国加州Parkfield一样,在断层周围建立中国最前沿的地震观察站,在地下深处,埋设各种监测仪器,例如地震仪,应力计,地下水位、水压测量计,激光位移计等等,密切监测断层的活动,肯定会为地震预测和预警提供最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其实,地震本身不杀人,倒塌的建筑物才杀人!

(王鹰,2008-5-28  成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176-26905.html

上一篇:勇气是人最重要的美德
下一篇:余震预报比余震本身更可怕!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1: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