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武夷山 “一篇博文引发的报道” 有感
澳大利亚
周家馨
刚刚看到武夷山上传的 “一篇博文引发的报道”,和由他转发的中国科学报记者胡珉琦的报道。
我很喜欢他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和记者就此作了这样的探讨。
我在今年一月五日,为注册科学网博客,专门写了一篇 “注册科学网博客的纠结 -- 谨以此文献给李小文去世一周年”。
文中提到自己在注册科学网博客时的困惑:
即如,我在该文中所说 “虽然我对自己能够写点甚么,完全没有自信。”
半年下来,我是忧喜参半。
尤其是我的 “与癌共舞” 三篇小拙文,得到的反应与自己主观希望的有些差距。
当时我很着急。因为我希望抗癌,这样一个作为人类当前非常重要的使命,是会有更多的科学家们,站出来关心,呐喊。但结果不尽如意。
我自问了很多,很久。是不是癌症这样的题目,不该放在这里发表?
也许,因为这里,主要读者是年轻人。在这里谈癌症,为时过早。
可是网络上一位女博士在死于癌症之前,自己录的视频,从流量显示,是有很多人关心的。当然我也不能主观地去猜测,关心这个视频的人的年龄。
但这个年青女博士的视频本身,也已说明,年轻,不一定就是癌症的屏障。
我为次还专门请教了一些情商比自己高的老朋友,帮助我分析。傻吧?😀
春节期间,我在科学网上看到一篇与我的专业有关的文章。因为其中还涉及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的一些事,我于是很想写一篇,甚或几篇文章,与该文作者商榷。
我花了很多的时间,查资料,反复检查自己的论点。仅初稿就来回写了三遍。
但犹豫再三,直到现在,我也还没发出。
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这里主要是年轻人。我还真害怕伤害年轻人写作的积极性,也还真害怕与年轻人掐架。
况且直到现在,我都仍还在原来的困惑之中。
感谢武夷山这篇文章的分享。
因为我就在问我自己,“我为什么要写博文?”
我也希望听到更多的,关于这个“为什么写博文” 的问题的分享。
我相信,答案各家不同,会是很多的。但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得让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满足的答案
周家馨
2016年八月十二日
写于布里斯本家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4: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