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专家告诉你今冬其实是暖冬: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惹的祸

已有 2279 次阅读 2017-11-15 04:38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拉尼娜, 厄尔尼诺,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暖冬, 最热年纪录

2017年11月14日20:24新华社

一夜穿毛裤,专家告诉你今冬其实是暖冬

新华社11月14日电题:一夜穿毛裤,专家告诉你今冬其实是暖冬

新华社记者侯雪静

15日将是北方大部分地区正式集中供暖的日子,但新一轮冷空气也已经在路上了,预计这次冷空气来袭之后,天气将从今年十一之后的一夜穿秋裤,升级为一夜穿毛裤,这也意味着我们进入今年正式意义上的冬天。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16日起新一轮冷空气将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16日至18日我国自北向南将出现一次大范围大风降温及雨雪天气过程。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将下降8至10℃,部分地区降温超过12℃。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大部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黄淮、江淮、江南、西南地区东部及华南等地有小到中雨,江南部分地区有大雨。




在气象专家眼里,此次冷空气无论是时间还是强度都是个“小不点儿”。“一般在这个季节,3至5天就会有一次冷空气,更强的会升级为寒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说,正所谓一场秋风一场寒,我们就是这样逐步进入隆冬的。

为什么每次冷空气来袭都会有断崖式降温的感受,是我们太弱不禁风?这是因为,“每次冷空气来袭之前气温有所上升,在较高温度基础上降温就会感受比较明显。”孙军解释说,冷空气都以偏北风为主,而冷空气之前的暖湿气流都是以偏南风为主。在大气系统里,冷暖空气一直在打“拉锯战”。冷空气来袭之前,暖湿气流北上,入冬的北方有时呈现秋天的气温,但冷空气到达之后立即吹散之前的暖湿气流,带来大规模的降温,因此感受到断崖式的降温。

进入取暖季,冷空气来袭也意味着更清新的空气,小伙伴们也将会有一夜蓝天的感受。“一般冷空气来袭之前,暖湿气流加速污染物聚集,冷空气对污染物扩散十分有利。”孙军说。

这次降温之后就一直冷下去了么?实际上正如上面专家介绍的,冷暖空气一直在不断较量,当下次冷空气来袭之前气温还会逐渐回升,冬季的气温整体呈现震荡下行的趋势。

今年的冷空气来的早么?孙军说,冷空气虽然频繁但属于正常范围,2008年至2009年冷空气来的更早一些,2009年10月初还下了雪。

今年冬季是冷冬还是暖冬?国家气候中心首席气候专家王永光说,从前期数据预报模式和诊断分析来看,今年的情况跟去年很相似,今年冬天可能还是偏暖的情况。每年12月份到次年2月份是气象预报里所谓的冬季,预测整个冬季偏暖并不等于三个月的时间里天气都要偏暖,如果冬季三个月的平均温度超过了多年的平均值就是暖冬。

据王永光介绍,2013年至2017年可能是全球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5年。我国的情况和全球的偏暖趋势是一致的,今年前10个月我国的平均气温与2007年、2009年和2015年等并列1961年以来同期最暖,我国全年平均气温是否会创新高值得期待。

来源:新华社

http://news.sina.com.cn/o/2017-11-14/doc-ifynvxeh4588201.shtml?cre=sinapc&mod=g&loc=14&r=0&doct=0&rfunc=8&tj=none


  我们在2014年3月26日指出,2014-2016年全球最热年 2023-2025年全球最冷年。

  2014年是全球极端灾害频发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是主要灾害。关键原因是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减小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2013年的前兆值得关注。

  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增大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低温和强震,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制冷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9229.html

  我在2014年1月4日指出,2014年是全球极端灾害频发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是主要灾害。关键原因是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1959-1960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导致了中国高温干旱和雾霾,1960年5月22日智利发生了近百年来最强的9.5级地震。我在2012年5月22日指出,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12年的厄尔尼诺正在到来,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的准备:一个极端炎热的夏季和极端寒冷的冬季。2013年的拉尼娜事件非常强烈,将重复2010年强拉尼娜事件的大致过程。2013年为太阳黑子峰年、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5年可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我们可能迎来又一个最热年新纪录,不过,频发的强震可以降低变暖规模[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73747.html

  2014年最热年的出现验证了这一预测,2015年将再次验证这一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4682.html

  我们的研究表明,当月亮在南(北)纬28.6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12小时后从南(北)纬28.6度向北(南)纬28.6度震荡一次,大气和海洋的南北震荡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这是以18.6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的原因。在这个周期中,月亮赤纬角从18.6°增加到28.6°。太阳在南北回归线时也会产生潮汐南北震荡运动,周期为半年。

  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自1998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有利于全球变暖。

  我们的研究结论是:1995-1997年和2014-2016年的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导致全球变热,2005-2007年和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导致全球变暖减缓。

  数值计算表明,潮汐形变、圈层差异旋转和潮汐南北震荡是太平洋冷暖海流南北循环和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在圣诞节前后发生的原因。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1997-1998年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1998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1998年6月至2000年8月的强拉尼娜事件(1999年全球强震频发)和2004-2007年印尼苏门答腊3次8.5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4-2016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2009-2018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英国著名的哈德莱气候研究与预测中心预测,这一次气候变暖趋缓可能会延续到2017年。这是一个错误的预测,2014-2016年的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导致全球变暖增强。

  2013年为太阳黑子峰年、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5年可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我们可能迎来又一个最热年新纪录,不过,频发的强震可以降低变暖规模。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73747.html

  2013年7月的高温只是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导致全球变暖增强的序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4142.html

  2014年最热年新纪录给出了最新证据。

  2015年将再次刷新最新最热年纪录。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 Vol. 23 (6): 1813~181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5236.html



结论

事实上,2014-2016年最热记录连续创新的三年。2017可能稍有降低。

20179月末南极海冰最大值不会太大,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51732.html

我们在2017331指出,2017922南极海冰最大值的异常减少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生,如果异常增加,将阻碍厄尔尼诺的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3433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4272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43000.html

2017年3月南极海冰最小面积下降至207.5万平方公里,为1979年有卫星观测图像以来同期最低。9月12日南极海冰最大面积为1801.3万平方公里,也是1979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

http://news.sina.com.cn/o/2017-09-27/doc-ifymkxmh7455382.shtml

http://news.nen.com.cn/system/2017/09/28/020114287.shtml

过去三年的记录表明,20149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异常变大,阻碍了2014年厄尔尼诺的发生;20169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异常变小,阻碍了拉尼娜的发生。

20179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达到最大值或明显增大,是拉尼娜复活的关键条件,这在学者郑飞的预测中可以明显地看到:9月是拉尼娜逆转的拐点。

关注20179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的变化。

事实上,2017912-28日南极半岛的徳雷克海峡通道没有被海冰堵塞,导致秘鲁寒流减弱,拉尼娜现象减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78074.html

913-28日南极海冰面积创新低纪录加速了拉尼娜指数的一路飙升,验证了南极半岛海冰的气候开关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78214.html

928105南极海冰面积创新低纪录加速了拉尼娜指数的一路飙升,再次验证了南极半岛海冰的气候开关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79327.html

实际上,每年49-7281118-123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125-47730-116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46, 47]。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每年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不利于拉尼娜的发展。地球自转减速阶段,不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关键的问题是:2017 49-728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在南极半岛海冰异常减少的条件下,厄尔尼诺现象一度快速发展;2017730-116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厄尔尼诺现象就此消失,代之而起的是拉尼娜现象的迅猛发展;20171118-2018123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未来的趋势是厄尔尼诺取代拉尼娜,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

目前,发生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的能量都在积聚集中,地球自转的季节性变化、南极半岛海冰、日食条件、潮汐组合类型变化和强度变化,逐渐向有利于厄尔尼诺的方向发展,两者交替发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2017年就预演了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快速转换的全过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760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457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8491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85292.html

上一篇:新一轮强冷空气明起来袭 中东部局地降温超12℃:关注潮汐组合
下一篇:地球自转使拉尼娜指数快速进入上升区间:2017年11月15日特报
收藏 IP: 222.161.32.*| 热度|

2 钟炳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9: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