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郑飞预测2017年7-8月到2018年初拉尼娜再度爆发中等强度

已有 15951 次阅读 2017-4-1 11:12 |个人分类:学术争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南极海冰, 日食, 厄尔尼诺预测, 多因素叠加

郑飞预测20177-8月到2018年初拉尼娜再度爆发中等强度

                                           杨学祥,杨冬红


网友的提问:

[5670]zecrio  2017-3-29 22:28

http://cmdp.ncc-cma.net/pred/cn_enso.php?FromYear=2017&FromMonth=3&Elem=fig3_Nino34&Search=%BF%AA%CA%BC%BC%EC%CB%F7&product=cn_enso_iap郑飞的3.4区指数预测完全倾向于拉。

[5669]zecrio  2017-3-29 22:26

http://cmdp.ncc-cma.net/pred/cn_enso.php?FromYear=2017&FromMonth=3&Elem=fig2_SSTA_distribution&Search=%BF%AA%CA%BC%BC%EC%CB%F7&product=cn_enso_iap郑飞预测20177-8月到2018年初拉尼娜再度爆发,中等强度。超乎所有人预料!

[5668]zecrio  2017-3-29 22:21

http://cmdp.ncc-cma.net/pred/cn_enso.php?FromYear=2017&FromMonth=3&Elem=fig1_SSTA_equator&Search=%BF%AA%CA%BC%BC%EC%CB%F7&product=cn_enso_iap爆炸性新闻,郑飞教授20173月最新一期预报20177-8月拉尼娜再度爆发,20181-2月达到峰值。这大大超乎所有人预料!!

[5667]zecrio  2017-3-29 22:17

http://cmdp.ncc-cma.net/pred/cn_enso.php?FromYear=2017&FromMonth=3&Elem=fig4_probability&Search=%BF%AA%CA%BC%BC%EC%CB%F7&product=cn_enso_iap   爆炸性新闻,郑飞教授20173月最新一期预测未来拉尼娜7-8月再度爆发,强度中等。比2016拉尼娜强的多。。超乎所有人预料!!

[5666]zecrio  2017-3-29 22:14

http://cmdp.ncc-cma.net/pred/cn_enso.php?FromYear=2017&FromMonth=3&Elem=fig4_probability&Search=%BF%AA%CA%BC%BC%EC%CB%F7&product=cn_enso_iap重要一报,,。超乎所有人预料,郑飞教授最新一期2017年夏季拉尼娜再次爆发,强度中等。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wall

zecrio  2017-3-31 20:41 教授您注意看我在您的留言板所留的言!发了很多3月郑飞教授的预测网址,给作下解释,怎么差异这么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42723.html

博主答复:

厄尔尼诺的成因至今尚有争论,预测模型的选取与相关因素密切相关。大气环流说、海洋环流说、地震火山说、地球自转说、日食说、潮汐说、南极半岛海冰说等等,众说纷纭。因此,不同的学说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预测效果,特别是在某种因素起决定作用时,或多种因素叠加作用时,有较好地预测效果。

例如,2015-2016年极强厄尔尼诺的发生,是2014-2015年日食多次发生在两极、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连创三年最热纪录、20149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异常变大和20169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异常变小、2013-2016年没有发生8.5级以上特大地震等因素综合叠加的结果。

按照日食说,2016-2017年应该发生拉尼娜事件,但是由于2015-2016年纪强厄尔尼诺带来的余热未退,20169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异常变小,导致秘鲁寒流变弱,拉尼娜夭折。

如果20179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达到最大值或明显增大,则秘鲁寒流必然增强,拉尼娜的复活就成为可能。过去三年的记录表明,20149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异常变大,阻碍了2014年厄尔尼诺的发生;20169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异常变小,阻碍了拉尼娜的发生。20179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达到最大值或明显增大,是拉尼娜复活的关键条件,这在学者郑飞的预测中可以明显地看到:9月是拉尼娜逆转的拐点。

关注20179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的变化。

我们在2017218指出,2017218早报:厄尔尼诺卷土重来2017可能2018一定。2017821日食发生在中纬将导致厄尔尼诺增强,2018年两次日食发生在极区最终引发厄尔尼诺发生。

我们在2017331指出,2017922南极海冰最大值的异常减少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生,如果异常增加,将阻碍厄尔尼诺的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3433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42723.html

德雷克海峡海温变冷和南极半岛海冰最大值堵塞了德雷克海峡表面海水通道,增强了秘鲁寒流,使赤道东太平洋海水降温,阻止了2014年最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

1中,南极半岛海冰最大值(见海冰开关III)堵塞了海峡的通道,增强了秘鲁寒流,导致20148-11月厄尔尼诺现象发展中断的证据。

 

1 全球气候的三个海冰启动开关示意图


由于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在南半球彼此相连,南半球的西风漂流畅行无阻,形成开放性的西风漂流。因此,南太平洋的环流速度与南极半岛的德雷克海峡海冰状况密切相关。如果德雷克海峡被海冰封闭,南太平洋的环流速度就会大大增加。反之,南太平洋的环流速度就会减慢,热能输送就会减弱,能量就会积累在南太平洋(杨学祥,20032004;杨学祥等,2005;杨冬红等,2007a)。

20149月南极海冰增加,特别是南极半岛海冰增加,阻塞德雷克海峡表面海水通道,增强秘鲁寒流,阻碍了2014年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南极海冰增加有利于拉尼娜事件的形成,南极海冰减少有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这是拉马德雷暖位相增强厄尔尼诺,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拉尼娜的原因之一(见表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5043.html

1  1999-2012年南极海冰变化与厄尔尼诺事件

 

9月的平均程度

(百万平方公里)

2月平均范围

(百万平方公里)

气象事件

1979–2000 mean

18.7

2.9



1999/2000

19.0

2.8


拉尼娜

2000/2001

19.1

3.7


拉尼娜

2001/2002

18.4

2.9


厄尔尼诺

2002/2003

18.2

3.9


厄尔尼诺

2003/2004

18.6

3.6



2004/2005

19.1

2.9



2005/2006

19.1

2.7


厄尔尼诺

2006/2007

19.4

2.9


拉尼娜

2007/2008

19.3

3.9


拉尼娜

2008/2009

18.5

2.9


厄尔尼诺

2009/2010

19.2

3.2


拉尼娜

2010/2011

19.2

2.5


拉尼娜

2011/2012

18.9

3.5


拉尼娜

2012/2013

19.44




2013/2014

19.50




2014/2015

20.11



厄尔尼诺夭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d64c19e0101ihif.html

http://weather.news.qq.com/a/20140109/012127.htm

http://roll.sohu.com/20140718/n402426913.s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4190.html


历史记录

1997-1998年最强厄尔尼诺爆发后,按照日食-厄尔尼诺系数说,2000年将爆发强厄尔尼诺。实际上,1998-2001年拉尼娜持续发生了三年以上,直到2002年才发生了弱厄尔尼诺。当时的条件与现在相同:

1995-1997年和2014-2016年同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1998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同为最热年新纪录年,1997-1998年和2015-2016年同为最强厄尔尼诺。

这一预测存在相应的合理性,至少两段时间有很多相似性。


郑飞教授的预测

http://cmdp.ncc-cma.net/pred/cn_enso.php?FromYear=2017&FromMonth=3&Elem=fig1_SSTA_equator&Search=%BF%AA%CA%BC%BC%EC%CB%F7&product=cn_enso_iap

完成人:郑飞(zhengfei@mail.iap.ac.cn),大气物理研究所。

http://cmdp.ncc-cma.net/pred/cn_enso.php?FromYear=2017&FromMonth=3&Elem=fig1_SSTA_equator&Search=%BF%AA%CA%BC%BC%EC%CB%F7&product=cn_enso_iap

窗体底端


完成人:郑飞(zhengfei@mail.iap.ac.cn),大气物理研究所。

http://cmdp.ncc-cma.net/pred/cn_enso.php?FromYear=2017&FromMonth=3&Elem=fig2_SSTA_distribution&Search=%BF%AA%CA%BC%BC%EC%CB%F7&product=cn_enso_iap

完成人:郑飞(zhengfei@mail.iap.ac.cn),大气物理研究所。

http://cmdp.ncc-cma.net/pred/cn_enso.php?FromYear=2017&FromMonth=3&Elem=fig3_Nino34&Search=%BF%AA%CA%BC%BC%EC%CB%F7&product=cn_enso_iap

完成人:郑飞(zhengfei@mail.iap.ac.cn),大气物理研究所。

http://cmdp.ncc-cma.net/pred/cn_enso.php?FromYear=2017&FromMonth=3&Elem=fig4_probability&Search=%BF%AA%CA%BC%BC%EC%CB%F7&product=cn_enso_iap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43000.html

上一篇:中国有记载以来18次8级以上地震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下一篇:2017年4月1日午报:厄尔尼诺指数3-4日快速上升
收藏 IP: 222.34.4.*| 热度|

1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8 08: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