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中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ping

博文

晒晒美国私企的“隐形”收入

已有 4220 次阅读 2013-7-29 06:50 |个人分类:工作环境|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美国, 私企, 隐形收入

晒晒美国私企的“隐形”收入


蒋继平

2013728


美国的私人企业除了给员工的正常工资报酬外,还有一些额外的激励措施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些额外的激励措施就是员工的“隐形” 收入。


第一,公司的股票。 一些上司公司的雇员可以享受公司股票的优惠待遇,也就是从公司股票中获得一份名额, 他们可以以比市场低的价格购进。但是, 只有一些特殊身份的雇员才能享受这个待遇。一般这样的雇员必须是公司高层的领导, 或者核心的科技人员。当年微软公司的一些雇员就是因为这种待遇而成为百万富翁。即使一般雇员, 有时也可从公司的股票中受益。 比如说,当公司的营业比较顺利时, 公司的股票可能处在上升的初始阶段,公司的领导会在公司内部发出信号。 这个时候,即使一般雇员, 只要抓住这个信息提供的机会而及时地购进公司的股票,就会获利。 不过, 一般雇员因为收入低, 购买力很有限,而高级别的雇员就可以多买一些。 所以, 还是高级别的雇员占光。


第二,公司的红利。公司的红利就是公司的纯利润。在年终核算后, 公司的纯利润要按照公司的规定分红。这种分红是以Bonus的形式发给雇员。但是, 这个红利一般只发给一定级别的雇员。一般是一个部门的经理或者一个科目的总负责人。这个红利的数目相差很大,主要看公司当年的业绩和雇员在公司的职称地位。公司的业绩越好, 雇员的地位越高, 红利的数目越大。拿我自己的例子来说,有时我的年终红利足可以买一輛中档次的丰田汽车。而我是在农业领域,要是在其他领域, 这个数字可能要大的多。总的来说,这个“隐形”收入只是少数员工才能享受。


第三,年终的礼品。 私人企业在年终时一般都会给员工发放一些礼品。这些礼品最常见的是一笔现金,数目在不同的公司可能相差很大。有的公司是四位数,有的是三位数,还有的是两位数。一般是把现金装在一个信封中,由老板亲自交给雇员, 并当面表示对员工的感谢。这个礼品一般由公司部门的最高一级发给下属雇员,几乎所有直属他管的员工都可获得这个礼品,然后是下一级的老板给下属发这个礼品。 一般来说,级别越高的老板给的数目越大,通常在三位数的范围内,而低级别的老板给的数目较小, 一般在两位数的范围内。除开Bonus这个红利,年终礼品奖金在四位数的公司很少,员工获得这样的礼品的概率也很低。这个年终礼品还包括一个年终商场购物卡,通常在100美元之内。员工获得这个礼品卡后,可以到礼物卡指定的商场购买自己需要的物品。这个“隐形”收入惠及每个雇员,不分身份级别地位。


第四,年终的宴会。美国几乎所有的私企都会在年终举行公司的节日庆祝宴会。即圣诞宴会。我现在工作的公司,年终有三个不同级别的宴会,一个是全公司的宴会, 所有公司雇员极其配偶都可自愿参加这个宴会,第二个是公司部门核心雇员极其配偶的宴会。这个宴会只有一定级别的雇员才能参加, 而且一定要被邀请才能参加。这个宴会的级别比较高, 一般在高级俱乐部内举行。除了高档次的饮食和服务外,部门负责人还会给每个被邀请者一份丰盛的礼物。以上的两个宴会一般是在周六的晚上。第三个宴会是小部门的老板请客, 通常只有自己属下的人员参加,不包括配偶。 这个宴会一般在一个工作日的中午,在一个中档次的餐馆就餐。


第五,产品的分享。许多私企容许雇员将一些公司的产品拿回家。 在这点上,尤其是在研发部门的雇员更是受益。这是因为研发部们有很多在研发中的产品,在研发任务完成后,就得处理掉。 而这些产品可以用来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比如说, 在蔬菜新品种研发部门的员工,可以将实验过的蔬菜品种带回家自己食用。在烟草和制酒工业领域也是如此。


第六,公司的奖励。 一些大型私企有自己的奖励措施,他们会给公司有特殊贡献的员工给予奖励。这种奖励除了一份证书外, 还有一笔奖金。不过,获得这样奖励的员工的数量很低很低,一般在一个几万人的企业中,每年只有几个人可以获得这样的奖励。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3132-712126.html

上一篇:学问上广与精的含义及其关系
下一篇:中国农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收藏 IP: 98.208.235.*| 热度|

12 虞左俊 张忆文 陆俊茜 赵凤光 张骥 秦逸人 崔全顺 金小伟 林中祥 苏光松 ljxm liangqi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21: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