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马拉雅山是调节地球自转轴倾角的副产品
蒋继平
2013年6月22日
昨天我发表了【太平洋是“上帝”轰炸出来的】(1)的博文,其中谈论了为了调正地球的自转速度, 使地球的自转速度与火星差不多,以达到使地球的昼夜长短与火星几乎一样的目的,火星人利用高度发达的科技手段,对地球进行了有计划有目的的轰炸,其轰炸或者撞击的结果使地球有了24小时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速率,并且由此产生了太平洋和美洲大陆西部沿海地带的高山。
今天这篇博文继续来谈论火星人改造地球环境的另一个重要举措。因为火星的自转轴有一个倾角,这个倾角使火星的自转在以赤道为中心的位置产生上下偏移,因而, 使火星有了一年四季。 别小看这个自转轴的倾角。这是一个完美的设计。 这是因为星球几乎都是圆形的,要是它们的自转轴没有倾角, 那么,整个星球只有赤道附近有最强列的阳光,这样的话, 整个星球的光照和温度分布就会极其不均匀,赤道附近会终年高温, 而两级终年寒冷无比。 有了这个倾角,星球的自转轴就可以上下移动, 这样的话,两个半球就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接受不同的光照,从而达到比较均匀的光照和温度分布。
因为这个设计的科学性和完美性,所以, 火星人在改造地球环境时, 为了使地球的生态环境尽量与火星相似,以便火星生物到达地球后有一个比较适应的生态环境,火星人也要使地球有一个相似的自转轴倾角。
鉴于此种设想,火星人对地球进行了经过严密科学设计的撞击计划。这个撞击行动采用的很可能是在星际陨石上装上动力装置,然后采用遥控技术,按照科学设计的角度对地球进行有规律的撞击。这个撞击的地点就是现在印度洋偏向于北部的一个地方。其撞击的角度是从西南向东北冲撞。其撞击的结果是:地球的自转轴有了一个跟火星差不多的倾角。
由于这个撞击的能量非常大,造成了地球大陆板块的移动, 因而,产生了印度洋和喜马拉雅山一带的高原地形。 这样的地球地貌,不可能是自然的偶然巧合。
假如有人对我的论点有疑问,请你回答我的一个最简单的问题, 假如现在的地球没有这个自转轴倾角,地球只能沿着赤道一年到头一个劲地自转和围着太阳公转,这样的话,地球的赤道附近永远只有夏天, 而两级永远只有冬天,其他地方只有秋天或者春天, 不会有四季变化,那这样的地球生态会是什么样子?会不会造成整个地球的温度分布差异明显的加大?这样的结果是否非常不利于整个地球生物的生存和分布?
(1)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3132&do=blog&id=701687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 13: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