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houx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houxing

博文

英语科技论文写作

已有 10269 次阅读 2014-4-28 17:4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style, 写作, 科技论文, writer

   最近在学习英文科技论文写作,从网上零零散散找了一些资料,现在将其进行总结,希望对需要的人有所帮助。其实科学网的博客上有许多关于英文写作的文章,看了以后获益匪浅,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一搜便知。


    1. 关于写作注意事项问题,《美国教授对中国学生撰写英文论文的建议》这篇文章很详细,由Felicia Brittman 撰写,由leechao提供,由董仕勇翻译。感谢三位无私奉献。由于翻译的已经很详细了,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但我在这里再强调和补充几点,这几点是我在写作中经常出现的错误。

  (1)长句子。写作的时候发现没有自己写了多少长句子,后面润色的时候发现真的很多,长句子对于文章的可读性影响很大,一个很好的检查方法使用style writer(能下载破解版并嵌入word)。文章中的长句子能够被标注,并检验修改后的结果。

  (2)主题句后置问题。这个问题在我的写作中暴露无遗,文章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句式,“by...,主题句”;“based on..,主题句”;“To...,主题句”;“For...,主题句”,这些写作方式都是与英文科技论文写作的习惯相悖的。

    (3)in this paper”,”in this study” ,that is to say”和“namely这四个短语的重复运用率,高得惊人,前前后后很多处。

    (4) 补充1:不要使用名称做形容词,如reaction product,而是 product of reaction

    (5) 补充2:This  往往跟随一个名词,这样指代更清楚。如“This is a fast reaction”,“This leads to conclued.”修改为“This reaction is fast”,“This observation leads use to conclude”

    (6)补充3:尽量使用主动句。“It is observed that the solution turned red”改为“The solution turned red”或者“We observed tha the solution turned red”

    (7)补充4:比较要完整。比如“The one is bigger”改为“This one is bigger than the blue one”


       2.  关于引言的问题。这个问题,孙学军给我们提供了详细的介绍。他有个比喻很好,“好的引言就像一个CV一样,别人花1,2分钟就弄清楚了你做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得到了什么样的结果。如果引言写的干巴巴的,又怎么能指望别人有兴趣接着往下看,一直耐心看到你怎么解决问题,得到的结果多好呢” 具体参考:http://bbs.sciencenet.cn/thread-577860-1-1.html


     3. 关于结果和结论的问题。之前我是没有弄清楚的,结果是实事求是的研究结果,而结论是是在结果与讨论基础上的较高层次的分析,指明研究的意义。结论往往用一些简短句子概况。结论中不要重复结果出现的东西。

   

  4.关于写作提高的建议。一方面要多看文献,并在看的过程中,除了去掌握文章的思路外,还有掌握学习别人的语言,看看别人的论文结构,并一定要做笔记。这一点导师之前跟我讲过,但是自己没有很好的实施。另一方面,我一直坚信,就是英语是与其文化背景有深刻联系的。要真正懂懂英语,就要长期的去关注与学习英语的历史文化背景。

 

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 write paper .pdf

美国教授对中国学生撰写英文论文的建议.pdf

美国科学院院士教你写论文.pdf

英文润色软件Stylewriter 4.01.05完美破解版.rar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22140-789500.html

上一篇:流域边界不重合的arcgis处理方法
下一篇:投稿经验(收集)-土地利用变化或气候变化水文响应
收藏 IP: 210.77.68.*| 热度|

4 刘帅 张慧铭 彭真明 seeker9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4 12: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