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houx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houxing

博文

一种气候变化水文响应的研究思路 精选

已有 8900 次阅读 2014-4-12 18:0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气候变化, 水资源, China, cover, 时间段

   昨天读了一篇发在journal of hydrology的一篇文章《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land cover/use transition on the hydrology in the upper Yellow River Basin, China》,里面讲到一种关于气候变化水文响应研究的思路很值得借鉴。

   研究气候变化的水文响应的研究方法,大概有这么几类。一类是对历史的气象数据进行假定,如温度或降雨增加或减少一个固定值,得到不同的气候变化情景,利用水文模型,分析气候变化的水文响应,更确切的说是分析气候因子对水资源的影响;另一类是利用IPCC发布的气候变化情景,首先分析不同气候情景的差异,然后利用水文模型分析不同情景下气候变化的水文响应;还有一类是利用两个时间段的气候资料,比如1960-1980,1981-2000年,而保持水文模型其它输入数据一致,分析两个时段气候变化的水文响应。

   而这篇文章,提出了一种方法研究气候变化的水文响应,它的基本原理:首先根据历史气象数据如1957-2009年,建立两套分别代表1957-2009年这个历史时期的初始和结束时的气候状况的数据集,分别命名为:climate 1957,climate 2009。具体的构建方法很简单,但是我折腾了很久,最终还是折腾出来了,很欣慰,不然对不起这个周末了。

   建立这两套数据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对历史气候数据(1957-2009年)的趋势进行去除(或叠加),从而得到climate 1957(或climate 2009):去趋势方法如下:

   

where 0.93 is theprecipitation trend during 1960-2009. PYjis precipitation in 1960 or 2009 condition, Yj= 1960 or 2009, representing 1960 or 2009 climate; Yi= 1960, … 2009; Pi, annual precipitation inthe Yi year; Pi,d is the subdailyprecipitation in the year Yi)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trend就是趋势线的斜率,具有单位,如下图所示。所以上式中的0.93表示每年增加的降雨量为0.93mm。此外,Yj和Yi表示年份,两者的差表示增加的时段。比如,相对于1957年,1960年增加了3个时段,因此降雨量在1960年相对于1957年的增加量为0.93*(1960-1957),为了去掉趋势,因此需要用1960年实际降雨量减去计算的增加量,从而得到去趋势后的降雨数据。相对于2009年,1957年减少了52个时段,因此降雨量在1957年相对于2009年减少量为(2009-1957)*0.93,为了去掉趋势,需要用1957年实际的降雨量加上计算的减少量。

Temperature/windspeed is easy to adjust, subtract or add the trend to daily airtemperature/wind speed from 1960 to 2009. Usually, the trends in precipitation and air temperature are different for different months.It’s better to write a program to calculate the trends.


   利用这两套气象数据驱动水文模型得到两组水文模拟值,通过比较两组模拟值,分析气候变化水文响应。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land cover-use transition on the hydrology in .pdf


致谢: 感谢兰措老师耐心的帮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22140-784276.html

上一篇:牛人读大学
下一篇:流域边界不重合的arcgis处理方法
收藏 IP: 210.72.80.*| 热度|

5 高建国 廖晓琳 蔡庆华 彭彬 EroControl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2: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