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里约跳水池颜色变化中看微小生命的“洪荒之境”
韩伟 2022-4-22 23:05
(过去的一道算术题,分享下) 大家欣赏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却不时受到场外新闻的打扰,比如,里约跳水池池水变绿,即刻发展为一个科普话题,引起众多专业人士的吐槽。我们也来掺和下下哈! 话说里约奥组委给出的原因是,不小心往水池里添加了 160 升过氧化氢(双氧水),与氯产生中和 ...
2087 次阅读|没有评论
馒头的“生物性格”
韩伟 2022-4-22 22:58
从某种程度上说,在温度、湿度、处理时间与空间相对固定的情况下,馒头的食用品质,取决于淀粉的好坏,同时取决于其中的微生物。一个馒头好比一个微缩工厂, “谁”(哪些微生物)在工作和“多少劳动力”(微生物多寡)在工作,两者同等重要。 一袋 1.5元的安琪酵母中只含一种微生物,即酿酒酵母;它的存在,成就了 ...
2436 次阅读|没有评论
通讯作者,读过你的文章吗
热度 3 韩伟 2016-12-4 11:09
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容易被忽视:当你把审稿者的修改意见发给通讯作者(这里不是要纠结“通信作者”和“通讯作者”的具体区分)时,回信一般显示第一作者的邮箱,而且看不出抄送过或同时回复的痕迹。最合理解释是,通讯作者直接将初始邮件转给第一作者,并示意修改完直接回传、不用我阅了。甚至怀疑,这篇文章的书写、加工 ...
4067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3
超出职业范畴的两支军队 ——观影《勇士》后感
热度 2 韩伟 2016-11-27 20:05
这周五我所在的党支部组织大家看了场电影(《勇士》)。它叙述了红军长征中夺泸定桥的一段往事。我们几个同事都挺感动的。同样有些关于‘精神层面’的思考。 我们经常说某某人 / 公司很职业、或体现的职业素养高,这是对他人 / 团体的极高评价,代表一种认可,一种尊重。今日之前,我都认为职业 ** 要比业余 ** ...
2789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怎样看待——几分才气,几分脾气
热度 1 韩伟 2016-7-23 17:39
前不久,听说某位还算认识的学者拿到了一个久负盛名的科技奖( H 打头)。淡淡一笑同时,也想聊一下这位老师,或者这一类人。 说到“还算认识”,其实是在人家实验室做过一个月的交流,他是实验室老板,我是别家实验室年轻的助理研究员,无交情,也无恩怨(吵几句应该不算)。论知名度,在一个小圈子中这位老师有名 ...
3595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重复试验的耐心和勇气
韩伟 2016-7-20 17:39
有一个大家司空见惯的现象:当你说起或二次经历过去完成的试验,会有特别清晰的感觉,包括试验中许多细节、数据处理过程、现象结果,甚至不足与遗憾。这种现象本身也是个人思维的重复试验;重复一遍,你头脑中又增加了一次记忆,而当它再次传递出去时就更加体现出细致的一面。 思维“重复”真可代替不了重复性试验!可 ...
4475 次阅读|没有评论
做科研,需要“老板”,同样需要“职业经理人”
热度 8 韩伟 2016-7-20 17:38
栖身科研圈多年,呆过的、参观过的、访问过的实验室可能也有数十个。目睹自己和别人实验室如何运作,也一直想聊下对科研团队管理和运行机制的想法。 我们应该要认清实验室的“组织”属性!尽管不像公司一样有营业执照、生产许可、商标和法人属性,但它同样有目的、任务和方向、经费和相对固定的人员规模、产出和评价 ...
8163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8
科学家,应该多写点有价值的中文论文
热度 21 韩伟 2016-6-18 18:31
刚看到施一公的《请网易新闻等媒体恪守职业规范》。说,网易新闻以《 施一公关于中国创新人才培养的演讲 》为题,后网易手机客户端进一步将标题改为《施一公 : 中国大学及研究所科研是为西方免费劳动》。 支持施一公的声明和声讨,但我们不妨分析下媒体假他人之口说得内容。 (摘录原文:“我们的大学在科研上 ...
7159 次阅读|21 个评论 热度 21
实验室将如何“继承”
热度 13 韩伟 2015-9-2 14:38
在几个实验室呆过,其中不乏较好的实验室。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实验室的档案不是没有、就是很凌乱和不足。这方面做得较好的实验室会留存历年工作者的试验记录、论文、甚至笔记,堆积好几个书柜,但永远没人去管它。 首先可能要回答一个问题,实验室档案与数据库建设是否重要。其实很多实验室都愿意向人 ...
9645 次阅读|14 个评论 热度 13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6: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