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几个实验室呆过,其中不乏较好的实验室。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实验室的档案不是没有、就是很凌乱和不足。这方面做得较好的实验室会留存历年工作者的试验记录、论文、甚至笔记,堆积好几个书柜,但永远没人去管它。
首先可能要回答一个问题,实验室档案与数据库建设是否重要。其实很多实验室都愿意向人介绍自己实验室有谁呆过、有什么光荣历史之类,可见大家对实验室的过去是有兴趣了解和继承动机的。客观来讲,无论团队的优良传统、精神力量传承,还是科研方向、前人思路,都需要有物质载体和动态的管理;从这个角度言,实验室档案与数据库建设非常必要。
如果,能将实验室对“过去”的继承、与“当前”的管理,“未来”的发展有效衔接,我想这样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成功且值得褒扬的。
有效地“继承”实验室衣钵,最应该摈弃的思路之一为:核心人员管理的思路。而要促成“以核心数据为主体,非以核心人员为主体”。每个小团队都有重要的人,通常这些人掌握着实验室和科研的密码数据,但通常这些人也是很忙的,无暇去想杂七杂八,归档和整理工作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加之人员流动、主人翁精神欠缺,故人脑在实验室继承方面极不可靠。
建立或重建内部的数据服务中心什么时候都不晚。实验室的档案和数据,都应该形成电子版的拷贝,以便管理和分享。重点涵盖以下三个方面:实验室数据库的构建,动态管理与分析,个性化数据与小众化数据的提炼。
实验室数据库,应包括:基础数据库、方向数据库和标准化数据库。如基础库应有设备、环境、管理章程、队伍建设等信息;方向数据库应含课题信息、发展树、结题报告、结论与基点等;标准化数据应有标准化方法、标准化流程、标准化事务等。相信建立基础库完全不是难事。
动态管理与数据分析,可能对各个科研团队是一个高层次、持之以恒的要求。数据与维护(非数量的单一填充)、资源与成果、结论分析与科学问题抛出、任务执行情况。它给后来者会带来深刻的启迪和思考,实验室的过去绝不是“死”的东西了。
个性化数据与小众化数据的提炼和总结,这一点在了解的众多实验室中没人系统化去做的。每个实验室都有了不起的个人,独特的科研理念与思路影响着一个团队十几年的事有之。个人的科研思维脉络、论点提出的原始起点、成功的经验获取、大师笔记收集与学习等都很重要。不断丰富它,或许对我们有难以定向、不可预期的进步。
想要继承这些东西,我们不必过于发愁软硬件条件,现在的办公设备、人员素质,包括许多商业化的科研辅助管理软件,都能支持管理想法的实现。最重要的是,当科研人要有这个意识。
想想百年实验室,咱们都会非常激动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9: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