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wei11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anwei111

博文

科学家,应该多写点有价值的中文论文 精选

已有 7169 次阅读 2016-6-18 18:3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刚看到施一公的《请网易新闻等媒体恪守职业规范》。说,网易新闻以《施一公关于中国创新人才培养的演讲》为题,后网易手机客户端进一步将标题改为《施一公:中国大学及研究所科研是为西方免费劳动》。

支持施一公的声明和声讨,但我们不妨分析下媒体假他人之口说得内容。

(摘录原文:“我们的大学在科研上的导向,就是指挥师生在西方杂志出版文章。我们的科研成果写成英文,发表在西方杂志,而我们的工程师反而无法学习我们的最新成果,因为这些西方杂志订阅费用十分昂贵,国内少有企业订阅;而且大部分工程师很难看懂英文文章。因此,我们的大学和研究所的科研工作实际是在为西方免费劳动,而且有时还付费在西方发表文章,等于倒贴为西方服务,这是我国大学导向的最大问题”。)

一、“大学在科研上的导向,就是指挥师生在西方杂志出版文章”。站在个人价值实现的立场上,每位科技工作者都不会以此作为自己工作的导向,大学掌舵者的水平同样不会这么Low。不能否认,发表文章,尤其是SCI源文章,是目前很多科研单位考察员工业绩的一个便于量化的指标,欠妥,但在评价科研质量、申请课题、同行交流、传播科学等角度有一定的作用。举个例子,韩春雨的一篇外语大作不止于提高了自己实验室的价值,关键在于提升了大家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认知和高度。所以说,投稿到国外杂志,不是初衷,也不用完全否定。

二、“西方杂志订阅费用十分昂贵”。工作这么多年,就没见过一位同仁专门购买过外文学术杂志,一是贵、二是慢,不会有工程师这么操作,想方设法获得免费资源倒是常事。购买外文数据库、版面费、订阅费等的确很贵,首先因为人家品牌价值在;另外经济账也很难算,如果一篇文章真得引起学术界关注,它所产生的经济利益可能无法前瞻估量。

三、“大部分工程师很难看懂英文文章”。大部分工程师应该都是大专毕业吧,英语学习时间超过9年,如果看不懂本专业的文章,工程师级别一般不会。另一方面,如果工作需要你接触某一领域核心期刊的论文,语言会成为完成工作的最大羁绊吗?团队没有分工吗?

我肤浅认为,媒体写手想表达一个重要问题,却没找到关键点。站在普通科技工作者角度,我倒认为:同一主题,中文论文和英文论文的水平落差太大了,而且越拉越大。以前,博士毕业需要至少一篇英文,现在,硕士可能也要靠一篇英文文章毕业。——一手专业文章和其中体现的思路更多以英文呈现。而很多实验室又将一些低水平综述,基础、零碎的实验数据都放在中文期刊上。

我担心的是,很多有可能进一步深造的大学生,接触科学肯定从母语论文入手,一手教材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们的眼光有多高、视角有多宽。




投稿与审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69722-985430.html

上一篇:实验室将如何“继承”
下一篇:做科研,需要“老板”,同样需要“职业经理人”
收藏 IP: 106.37.236.*| 热度|

9 柳林涛 章雨旭 晏成和 吕洪波 黄永义 张操 徐耀 shenlu guhanxi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04: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