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花世界的研究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U05077

博文

2016年6月实验室团队活动:游北京植物园

已有 2919 次阅读 2016-6-11 21:43 |个人分类:生活 事实|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实验室团队活动

北京植物园,我曾经去过多次。今天,是带着实验室的研究生一起去的。昨日的阵雨,洗去了空中的浮沉。天气好极了,空气也好极了。

 

今天是第一次从东南门入(以前都是从南门进),途经曹雪芹故居,凭吊了梁启超墓园、孙传芳墓,还串访了樱桃沟,观光了“月季园”。

 

同去研究生10名(出差3人、因事请假2人)。

 

相关的背景资料包括3类:

 

1. 中科院植物园

走走停停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345d5c0102uxag.html

 

北京植物园对面还有个中科院植物园,中科院植物园是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附属”植物园,与对面的北京植物园最大的不同,就是科研性更强。中科院植物园的面积不到北京植物园(不算樱桃沟的面积)的一半,也不算小了。但因为植物密度很大,所以感觉没有北京植物园开阔,不过在夏天就会觉得格外荫凉。

中科院植物园

回了查资料才知道,两个植物园本是“同根生”,前身是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由中科院与北京市联合成立的北京植物园,后因文革等历史原因,逐渐形成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北京市园林局分别领导的两个植物园。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以引种栽培珍稀濒危植物和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为主,进行北方野生植物迁地保护研究,发挥野生植物资源,总结植物引种驯化的理论和方法,是北方植物多样性迁地保护和持续利用研究和科普教育的基地”。

 

 

2. 

北京植物园樱桃沟

 

走走停停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rmrbliulei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345d5c0101hkxa.html

   

北京植物园樱桃沟

到过植物园很多次,但一直没有来过位于植物园深处的樱桃沟,今天终于来到西山脚下这条幽静的峡谷。

峡谷里林木葱郁,谷底一条蜿蜒的小溪,但基本上没什么水。沟以樱桃为名,想必当年这里遍植樱桃树,但现在樱桃沟内已看不到樱桃树。这样的山沟沟放在别的地方,或是在离北京市区远一点的郊区,也许并不少见,但在北京城边上有这么一个树木茂盛、景致清幽的清凉去处,还是挺难得的。

沿溪谷修建的木栈道走进去,是一大片水杉林,这是植物园在上世纪70年代种植的,如今已高耸挺拔,蔚然成林。这里温润的气候很适合水杉的生长,据说这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水杉林。

北京植物园樱桃沟

    北京植物园樱桃沟

再往里,沟边山林间,有“鹿岩精舍”石门,里边有茂林修竹,安谧清静,这里曾是在北洋时期代理湖南省长的周肇祥的别墅,现在里面设了茶社。

沿小径蜿蜒前行,见沟里有一大石头,上面刻着“保卫华北”四字。这是1980年植物园工作人员清除杂草时发现的,后经证实是1935年一二.九运动时北平学生联合会留下的。后来还专门在石刻对面山坡上修建了一座一二九运动纪念碑,不过正维修,没有看到。

北京植物园樱桃沟

    北京植物园樱桃沟

“保卫华北”石刻不远就是“水源头”,是樱桃沟泉水的源头,不过水量很小。旁边立一巨石,形似元宝,所以叫“元宝石”。

“水源头”是一般游客游览樱桃沟的“终点”,但我俩决定再往里走,看看樱桃沟里边到底有何“妙境”。

刚开始还有路,但都是崎岖的山路。再往沟谷深处,连这羊肠小道都没有了,我们只能下到巨石嶙峋、枯枝满地的沟底,在杂乱无章的乱石间穿行,有时甚至要手脚并用地攀爬、跳跃。

这是真正的野趣,从没有这样在野山谷中快乐地穿越。山涧里林木丛生,一缕缕阳光从树缝中倾泻下来,没有世间噪杂的喧嚣,有的是蜘蛛网、枯枝野草,还有不知名的小虫子。

北京植物园樱桃沟

    北京植物园樱桃沟

   北京植物园樱桃沟

   北京植物园樱桃沟

往里走了大约半小时,前边基本上没有路了,手机也没信号,我们才往回走。路上在一个岔路口遇到几个从山上下来的人,说到山顶没多远了。我俩决定,拐个弯,沿山道往山上走,走了大概10分钟就到了山上的防火道。

以前就听说西山上有条防火道,今天总算见到了。防火道已经铺成了水泥路,宽得可以两车并行。在北京西山,防火道从八大处连通到香山,还延伸到北边的百望山。在驴友中,这是很有名的一条拉练线路,他们还给这条路线起了个名字,叫“香巴拉”。

出樱桃沟,我俩到沟口卧佛寺院墙外的长凳上睡午觉半小时,中午吃了点月饼。接着进到卧佛寺参观,萍子说卧佛寺现在在大学生中人气很旺。因为卧佛寺与英语office发音近似,很多学生求职时都来此拜佛。这也挺好玩的。

北京植物园樱桃沟

 

    

北京植物园樱桃沟

 

 

3. 关于梁氏家族,有以下博文:

 

作者:严冰 程钰 范琛炜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时间:2016/5/25 13:08:05
选择字号: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5/346752.shtm
梁启超家族:一门三院士 共筑中国梦

 

图为观众在观看图片展。
 
程 钰摄
 
5月21日下午,国家图书馆大厅内人头攒动,讲述梁启超家族故事的图片正在展出。
 
“不要把眼界局限在自己的专业上,更要放宽胸怀,关注时局、动向。”梁启超的手稿引来很多观众驻足。
 
“我来北京出差,偶然看到这个展览。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梁先生的手稿真迹,而且这句话对现在也很有启发意义,真是没白来!”来自湖北的吴先生笑着跟记者说道。
 
■ 图片展吸引人
 
近日,由国家图书馆、广东省江门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一门三院士 共筑中国梦》图片展在国图亮相,该图片展讲述了梁启超家族的家风故事,尤其是3位院士儿子的事业成就和生活历程。
 
梁启超共有9个儿女,其中长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小儿子梁思礼当选院士,分别在建筑、考古和航天领域卓有建树。他的另外6个儿女也皆是才俊,长女梁思顺曾任中央文史馆馆长,次女梁思庄是著名图书馆学家,三女梁思懿曾任中国红十字会对外联络部主任,三子梁思忠毕业于西点军校,四女梁思宁早年就读南开大学,四子梁思达是著名经济学家。
 
展览现场的近300张珍贵图片,将梁家“一门三院士”的故事娓娓道来。走进展览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家教艺术”,紧随其后的是“巨匠足迹”“田野之光”和“天之骄子”三部分。
 
此次展览举办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悼念今年4月去世的梁思礼院士。梁家后人梁红、梁旋等还捐出了梁思礼院士的图书、画作、衣物和眼镜等遗物。江门市也向国家图书馆赠送了梁启超《欧洲战役史论》手稿的高仿复制件,该书被誉为“灌输国民常识”的经典著作,具有重要价值。
 
■ 三院士激励人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以天下为己任,书写了“少年强则国强”的《少年中国说》,鼓励青少年肩负起建设中国的重任。他投身革命,毕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同时以“爱国主义”对子女进行言传身教。
 
在梁启超良好家风的影响下,三个院士儿子皆十分爱国、心怀天下。在祖国还处于战乱时,他们却在毕业后舍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地回国效力。回国后,他们又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发光发热,为祖国的崛起奋斗。
 
梁思成的一生献给了中国建筑事业。他和夫人林徽因一起,在苦难动荡的年代,走遍大半个中国,探寻古建筑,撰写系列调查报告、学术论文以及《中国建筑史》等专著,树起了中国建筑史的一个里程碑。
 
梁思永是现代考古学家,“后岗三叠层”就是他主持发掘的。这个发现确定了黄河中下游三中文化的时代顺序,揭开了中国考古史光辉的一页,轰动了中外学术界。
 
梁思礼则肩负着中国第一代航天人的历史使命。他领导并参与了多种型号导弹、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研制,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研制中首次采用新技术。由于对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贡献,梁思礼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建筑梦”“考古梦”“航天梦”,梁家三院士以一颗热忱的“中国心”,在不同领域构筑了“中国梦”。
 
■ 好家风感动人
 
北京实验学校的初二学生魏宁仔细地看完所有的图片。“看到梁启超先生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我很感动;看到梁思礼先生屡经困难仍矢志不渝地开拓祖国航天事业,我深受鼓舞。”他说。
 
来查资料的廖建平是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一名工程师,梁思成是他们业内的名人。“在抗日战争期间,梁思成与林徽因辗转来到四川,投身中国营造学社的事业研究,这样的钻研精神让我们敬佩不已。”廖建平说。
 
临近闭馆时间,图片展前依然有不少观众驻足观看。“我们一方面希望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梁氏家族的家风家训;另一方面希望更多人能感受到他们爱国、敬业、奉献的精神,并把这些精神传承下去。”国家图书馆展览部主任林世田说。(原标题:国家图书馆图说梁启超家族故事 一门三院士 共筑中国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4395-983956.html

上一篇:健康的“1”不可或缺
下一篇:商连光入选2016年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收藏 IP: 114.251.21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13: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