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gennian 生态旅游、旅游市场、旅游运行、危机管理

博文

悖论:“数据崇拜”还需要数据证明

已有 3979 次阅读 2010-8-21 11:01 |个人分类:旅游管理|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悖论, 数据崇拜, 数据证明

孙根年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2010-8-15日浙江大学卫军英教授发表博文《学术不能落入伪科学的陷阱》(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3207),介绍了他指导研究生帮助“海尔”做的一个品牌规划,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那个数据对我做品牌判断的意义不大,它(数据)的最大好处是帮助我忽悠企业”。由此推出在广告研究强调“科学性”,采用“数据分析”有可能使“学术落入伪科学陷阱”;
   2010-8-17卫军英教授又在原来的基础,进一步提出“数据崇拜是一种创意的贫乏”(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3771)。并且在博文中指出:“当我们开始对数据迷信和崇拜的时候,我们正在堕入一个科学的陷阱”;“ 科学的目的是在于发现共性,而创意则是创造个性。试图用科学的幌子掩盖创意的欠缺,这是创造性的贫乏”。
    卫教授是新闻与传播方面的专家,长期从事品牌策划与广告研究,这些话相信是他多年从事专业研究的经验之谈,我不好多做评论。但是,就我自己多年的研究(旅游经济运行与危机管理)经验来说,采集大量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还是很重要的。我们所进行的研究,既没有担心落入“伪科学”的陷阱,也没有因为重视“数据分析”和“用数据说话”,而表现出某些“创意的贫乏”,这从我们的论文多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收录,有多篇论文被国内同行引用50-100篇次就可以证明。
    在卫教授的第二篇博文中,我留言说:“数据崇拜可能是个伪命题,在科学研究中很少有人数据崇拜。特别是一些训练有数的科学家,他们在做研究时更注重的是思想,数据是用来检验假设和猜想的,数据是用来说明问题的,特别是事物在数量上变化和差异。卫教授给我的回复是:何以证明“在科学研究中很少有人数据崇拜”。这个反向提问确实很好。
    我确实无法证明“在科学研究中很少有人数据崇拜”。我只是根据自己阅读大量科技论文后做出的直观判断,因为我所阅读的期刊层次比较高,这些论文均经过了专家的匿名评审,也获得了科技期刊的确认,或学术同行的引用和认可,他们很少有“数据崇拜”。
    BTW,我想反过来再问卫教授一个问题,你又是怎样证明了“现在科学研究中存在着数据崇拜”,你做过多少统计分析,统计了多少种期刊,统计了多少篇论文,采用什么数学统计方法,就证明说“现在科学中存在着数据崇拜”,希望公布出来和大家分享。
   我说的是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在高级别科技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基本不存在“数据崇拜”,那么科学家至少是教授和博导以上职称的人,在高水平科技期刊是否应以中文权威期刊,或者国外的SCI和SSCI。这可能是一个很具有讽刺性的悖论,“数据崇拜”需要用“统计数据”去证明。如果不能证明,很可能就是一个“伪命题”。
   记得在2010-8-16阅读到一篇新闻,题目是“研究发现参考文献多能够提高论文引用率”(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8/236110.shtm?id=236110),介绍了《自然》网站的一个报道,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Gregory Webster,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了1901年到2000年发表在《科学》上的有价值研究论文53894篇,分析发现,科学家引用同行的研究工作,反过来自己的论文会更容易被别人引用;而且,每增加一篇参考文献,此效果也在跟着增加。

   我不知道卫教授是否认为,这个研究是“数据崇拜”。对参考文献与引用率的猜想有三种:(1)参考文献越多引用率越高;(2)参考文献越多引用率越低;(3)参考文献与引用率无关。如果没有大量统计数据的分析,如何证明第一种猜想是正确的。不仅如此,可能还要分析其原因,这才构成一篇科学研究论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4315-354971.html

上一篇:真知必然出自实践
下一篇:模仿还是原创:科研成果的树形比喻
收藏 IP: .*| 热度|

3 杨学祥 卫军英 曾庆平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4: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