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gennian 生态旅游、旅游市场、旅游运行、危机管理

博文

模仿还是原创:科研成果的树形比喻

已有 6084 次阅读 2010-8-24 08:12 |个人分类:科学笔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成果树, 谁是原创, 谁是模仿, 或同英雄

孙根年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尊重知识产权,尊重他人思想成果,在中国科技界已喊了几十年,相信科学网的网友都是比较清楚的。但是有时候可能由于疏忽,忘记了参考文献和必要的思想介绍,有可能引起知识产权纷扰;有的时候也可能是“英雄所见略同”,两个人同时提出某种相同的思想;有时候也可能是,作者有意隐瞒这种思想的来源,将别人的思想改头换面说成是自己的“独创”。凡是种种,有比较就会有鉴别,学者们一看便知。

近几年来,在科技期刊网上看到很多论文,在某种程度上模仿我的论文,或者模仿我的思路改头换面创作,或者是在原论文基础上改写。当我看到这些剽窃或模仿“成果”时,心理总是不舒服。但是,当看到作者多为研究生或青年教师时,总是不忍心揭发,因为我知道,这样可能会影响到他的学业和前途。我的处理方法是,盼望能在学术会议见面时,旁敲侧击指出他的问题,鼓励他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多做原始创新性的研究工作,不要吃别人嚼过的馍。

言归正转。最近在科学网上看到了王孝养的博文《你的科研水平在那个档次》(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5449 ),本文被科学网编辑部推荐为“精选博文”,相信很多网友都浏览过。其核心思想是,把科研成果的重要性与大树的“根、茎、枝、叶”作比较,以此说明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性,应该说这个比较还是挺恰切的。

我在该博文的留言中,以“游客”身份说:“科研树形结构我在博文中看到过,建议作者标出参考文献”;作者说他还不知道有类似比较博文,说是自己20年的科研体会。(见下文)

[13]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游客 [2010-8-23 14:55:12] ip:61.185.221.*  
将科研成果的重要性与树的杆枝叶作比较,在科学网的一篇博文中我看到过,希望你能如实标出参考文献。

博主回复:我还真不知道有类似比较博文,如有雷同,盼能告知网址。我没有参考过文献,只是自己20年来在中美做科研的体会,图是我女儿用电脑帮画的。

昨天我上科学网查了这个问题。该思想最早是李世春提出来的,其博文的名称是:“诺贝尔奖:苗和草,原创和跟踪”(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8725),也被科学网推选为“精选博文”。其实,李先生的思想更深刻一些,他把选题初期的科研成果比喻为是“草”还是“苗”,将后期的跟踪研究划分为“三级跟踪”的枝干,将某些不重要的SCI论文比喻为“叶子”。

这里我把李世春博文的树型图和王孝养博文的树型图列出来,大家还可以根据我所列的网址,比较这两篇博文。以此为案例,讨论科学研究中:什么是原始性创新,什么是“剽窃”和“模仿”。或者说,这两篇博文均为“原创性创新”,都用树木结构反映科研成果的重要性,是英雄所见略同。

一般而言,当我发现自己的某种所谓“创新性思想”,在查阅文献时发现他人早已提出了,我会在参考文献中给予说明,或者是在后续的研究中,指出“这种思想最早是由谁提出来的”,说清楚了我做了怎样的修改。科学研究总要尊重首创者,尊重他的思想和贡献,这种相同或相似idea的构思,在创新性研究中也是常有的事情。

重要声明:我这里只是觉得王孝养博文中的“树型结构”与李世春博文有些相似,思想也存在某些相似点,并不是武断的说:王孝养博文存在“抄袭”或“剽窃”。请不要误解。

 

(李世春博文中的树型图,博文发表的时间是2007-10-11)



(王孝养博文中的树型图,博文发表时间是2010-8-2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4315-355801.html

上一篇:悖论:“数据崇拜”还需要数据证明
下一篇:一个“原创”的破灭及其反思
收藏 IP: .*| 热度|

6 杨学祥 赫英 曹聪 王启云 曾庆平 王孝养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1: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