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刘兵 当下正在连载《南腔北调》

博文

N30在高科技时代捍卫公众隐私——《数字城堡》中的观念冲突 精选

已有 5073 次阅读 2007-10-19 01:24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

载2005年3月4日《文汇读书周报》
南腔北调(30)

 

在高科技时代捍卫公众隐私
——《数字城堡》中的观念冲突

□ 江晓原  ■ 刘 兵

 

  □ 如今大家都能够感觉到,随着高科技大举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公众要捍卫自己的隐私是越来越难了。前不久因小说《达·芬奇密码》(The da Vinci Code)而大红大紫的丹·布朗(Dan Brown),在他的前一部畅销小说《数字城堡》(Digital Fortress)中,就表达了这样的忧虑和恐惧。在这部科幻小说中,美国的一个情报机构“国家安全局”为了防止恐怖活动,建造了一个可以窥探全世界一切电子邮件的“万能解密机”,此举遭到一些人——包括该机构原先的成员——的极力反对,最终“万能解密机”被摧毁。
  但是,丹·布朗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立场,在小说中则是暧昧不明的。

  ■ 与《达·芬奇密码》相比,《数字城堡》的文化含量似乎差了一些,但情节上的引人入胜却并不逊色。以这样的方式来传播与科学技术应用有关的理念,可以说是一种极有效果的手段。其实,与这部书类似的主题在其他一些商业小说中也是常见的,但此书所反映的科学技术应用的伦理难题,则有着我们这个数字化时代的鲜明特色。
  你提到作者布朗自己的立场在小说中暧昧不明,我想这倒不难理解,因为像这样的难题,或者说悖论,有时确实是难以用简单的方式来表态的。一方面,个人隐私的神圣不可侵犯,是美国文化的不可触动的基础之一;而另一方面,对于国家利益的保护,当然也是一个不可忽略而且冠冕堂皇的理由。正是在这种两难的悖论之中,引出了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因而,作者或许意识到难以下一个简单的结论,故宁肯愿只讲故事,而将判断留给读者。
  但是,布朗确实在故事的字里行间又表现出了某种倾向,我以为,他还是更偏向于政府不应窥探私人隐私的。而读者通过阅读,自然也会得出个人的倾向性结论。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历史深处的忧虑》一书中所讲的到美国关于枪械管制的争论。那本书大致给出了这样一种解释,即枪械在民间的存在确实给社会带来了诸多危害,但除去其他一些因素不谈,美国人要捍卫其个人自由的意愿更占有压倒优势,从而,宁愿付出如此大的代价而保留个人持枪的自由。在这里,我们似乎也可以看到在一些涉及到人个与社会的矛盾时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价值观可能会做出的不同抉择。当然,具体到《数字城堡》一书中,更是加上了当代科学技术应用这一维度。
  
  □ 这牵涉到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窥探公众隐私的理由,本来是为了防止犯罪,但是在犯罪实施之前,“万能解密机”之类的高科技设施,窥探到的其实只是犯罪计划或犯罪的思想动机,而仅仅因为某人有犯罪计划或犯罪的思想动机,就对他进行制裁和惩罚,这虽然从理论上说不无道理,实际操作起来却是不可能的。因为实施了犯罪,才会形成证据,才可以据此认定犯罪事实;而犯罪动机则是思想上的事情,仅有犯罪计划也没有事实可以被认定,因此就需要“解读”,而这种解读,那怕是由菲利普·迪克(Philip K. Dick)的小说《少数派报告》(Minority Report)中的“预测者”来进行,也必然导致歧义、误读、武断……等等问题,就像《水浒》中黄文炳对宋江题在浔阳楼上的“反诗”的解读那样,据此定罪,不可能是公正的,因为很容易将无辜者入罪。

  ■ 上述这些分析,还是限于对于犯罪之类事情的一些法律性的问题的讨论。但我觉得,此书更重要也更有特色之处,还是在于它引进了高科技这一维度,因而才被冠之以像高科技惊悚小说或科技惊险小说之名。在传统中,像涉及到对公众隐私的侵犯或保护,以及与国家安全之类的问题相联系,本来就是一些类似文学作品的主题(例如关于密码学的应用就在文学作品中很常见),但在这部作品中,正是因为像超级计算机这样的高科技手段的引入,使得传统的话题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面目。
  表面上,这里所涉及的高科技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在故事情节中只限于书中所说的国家安全局的工作,但实际上这里所说的事情,稍稍推演一步,人们会自然地想到,像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的发展和应用,给人们在传统中极为珍视的隐私权的保护等问题所可能带来的冲击,将会是前所未有的。虽然在伦理学甚至于在法律的意义上,人们会承认应该保护个人隐私,但以各种理由对个人隐私的侵犯,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而高科技手段的出现,正是将这样的侵犯的可能性和便利性大大地放大了。

  □ 技术手段的进步,确实有可能给我们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当一种新技术刚出现时,人们往往很容易看到它带来的便利,比如电子邮件,但是,当人们一天也离不开电子邮件时(有很多人已经是这样了),“万能解密机”之类东西就开始威胁公众的隐私了。
  《数字城堡》中展示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有些人总是想“悄悄地”掌握别人的隐私,“万能解密机”这类东西是必须极其严格地对外保密的,不能让公众知道自己正在被严密监控着,而自己实际上能够知道别人的一举一动,这给情报机构的首脑带来某种“君临天下”的感觉,那种感觉真是好极了——那是权欲和偷窥欲的双重满足。
  这正好联系到我想到的另一方面的问题。以“预防犯罪”为理由侵犯公众隐私,则公众的权利尚未被犯罪侵犯于彼,却已先被“预防犯罪”侵犯于此了,这当然是难以接受的。

  ■ 许多新技术的出现,并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现有的需求,而是创造了从前只是潜在地存在、甚至原来根本就不存在的新需求。这也是一种“发展”,然而,并非所有的发展都是值得鼓励的。对那些已经明显地可以看出问题的技术发展,我们要有所警惕,而对那些尚未明显地显示出问题的技术发展,根据人们已有的经验,也要尽力去注意其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和问题。这才是我们对待技术发展应有的的态度,也正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技术评估”的重要内容。
  而且,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有时,要回避某些发展,人们也是需要付出某些代价和牺牲的,但这些代价和牺牲的付出,却是为了换回人类某些更珍贵的东西。至于什么东西更珍贵,应该如何权衡利弊,那就正是科学技术伦理学所要研究的内容了。如果我们以这样的角度来读《数字城堡》,这部小说不也可以提供许多启示吗?


《数字城堡》,丹·布朗著,朱振武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定价:25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4-9299.html

上一篇:N29什么是“公众理解科学”?
下一篇:N32后现代与科学:说不尽的故事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18: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