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yingxi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yingxiao

博文

世博公园

已有 4366 次阅读 2012-6-21 19:53 |个人分类:生活|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公园, 世博

世博公园位于卢浦大桥两侧,沿江铺展。从卢浦大桥向东到世博轴边上的奔驰文化中心,堪称精华段。

 

黄埔江的对岸是高楼大厦,这边却是郁郁葱葱的绿化、花草、小河、湿地和雕塑,再过条马路,就是沙特馆、尼泊尔馆、中国馆等世博场馆。

 

公园里非常宁静,偶尔有几个人在江边发呆,几组拍婚纱照的新人点缀着江边的绿色。一直走到公园尽头——奔驰文化中心下面的广场,人才多起来。

 

免费就是王道,停车费10元畅停,性价比很高。

 

公园的入口比较难找,奔驰文化中心边上的门惨不忍睹,度娘谷歌都没标注,另一头卢浦大桥下面的门倒是大一些。

 

世博的各种名字有点晕,世博展览馆、世博会纪念展、世博中心,是完全不同的场馆,沙特馆/月亮船是一回事,世博公园/后滩公园是顺着江挨在一起的两个不同的公园,世博园和世博公园不是一个意思......

 

麦库截图20120921091243412.jpg

麦库截图20120921091315227.jpg 麦库截图20120921092123413.jpg

 

麦库截图20120921091339228.jpg

 

 麦库截图20120921091404757.jpg

 麦库截图20120921091505754.jpg麦库截图20120921091520794.jpg

 

 麦库截图20120921091531369.jpg麦库截图20120921091623338.jpg

 

 

 麦库截图20120921091638797.jpg麦库截图20120921091718059.jpg

麦库截图20120921091744046.jpg

麦库截图20120921092616560.jpg

 

麦库截图20120921091843584.jpg

麦库截图20120921091859784.jpg麦库截图20120921091915484.jpg麦库截图20120921091927993.jpg

 

 

 

 麦库截图20120921091940516.jpg

麦库截图20120921092043068.jpg

麦库截图20120921092407009.jpg

麦库截图20120921092335256.jpg

 

 

麦库截图20120921092444567.jpg

 

 

 麦库截图20120921092715783.jpg麦库截图20120921092752985.jpg

 

 

 

 

 

 

 麦库截图20120921092832187.jpg

 麦库截图20120921092909901.jpg麦库截图20120921092951541.jpg麦库截图20120921093045921.jpg

麦库截图20120921093106511.jpg

 

 

 

 

 麦库截图20120921093146589.jpg

麦库截图20120921093158196.jpg

 

 

 麦库截图20120921093220917.jpg麦库截图20120921093304516.jpg

 

 

 麦库截图20120921093326540.jpg

麦库截图20120921093341970.jpg

 麦库截图20120921093401388.jpg麦库截图20120921093412143.jpg

 

 麦库截图20120921093436662.jpg

麦库截图20120921093449275.jpg

 

 

 麦库截图20120921093500558.jpg

 

 

 

贴一篇几年前东方早报的文章:

 

 


世博公园:绿树成排引凉风 最大绿肺降温5℃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余梦 孙旭 日期:[2009-11-17]


    从卢浦大桥往下看,世博公园就像一把中国折扇,徐徐打开在黄浦江边,一排排的树就是扇骨,一片片的花和草就是扇面。

    世博公园北临黄浦江、南至浦明路、西起打浦路隧道、东至世博园庆典广场,是黄浦江两岸绿化系统中重要的一个节点,本月将接受竣工验收。

    世博会后,这个占地约23公顷的公园将永久保留,成为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一块“绿肺”。

    一排排树引来自然风

    世博公园的定位是“中心城区的绿地、滨水的绿地、世博的绿地”,园内有岸、水、林、岛等景观,将为城市提供优质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为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游憩休闲场所、艺术展示空间。

    公园在设计时运用“滩”、“扇”两大独特构思,沿约1.8公里长的黄浦江缓缓展开,腹地深度从150米到300米不等,如同中国传统折扇优雅地在轻舞的微风中打开,在雅致的扇骨下呈现出立体的水墨山水画。

    公园里高大的乔木显得特别整齐,它们按风向走势,设置成扇骨形状,南北通透,扇骨之间形成一道道天然的通风道,将凉爽的江风源源不断引入世博园区。

    “扇”形结构还提供了良好的视角,游客站在公园里的任何角度,都能看到一幅美丽的图画:乔木骨架、彩色地被、曲线流贯、滨江长廊……

    山楂橘树秋天果实累累

    荷兰NITA设计集团的设计师于志远介绍说,世博公园栽种有形态、规格都高度统一的大乔木,如银杏、香樟、青枫、东方杉等。这些乔木的胸径、冠幅、分杈点、蓬径、形态姿势几乎是同一规格,如东方杉的胸径都达到45厘米左右,银杏的胸径都在50厘米左右。

    为了让公园更美丽,研究人员使用了多种科技成果,比如在种植过程中,让银杏的树叶阴阳面同步同方向生长,从而使得树叶在阳光照射下,折射出同样美丽的光彩。

    园中还种有山楂、橘树等果树,在世博会后期的秋天,或红或黄的果实将挂满枝头。此外,园中还有一片片不同主题、不同色彩的鲜花。

    公园温度比外面低5℃

    NITA设计集团在设计世博公园时,提出了“绿色城市”的理念,使用植物改良修复土壤技术、耐践踏草坪、生态绿屏、屋顶景观绿化等先进技术,强调城市环境的自然生态性,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

    设计师于志远说,通过喷雾、透水沥青、透水砖等措施,世博公园的温度将比世博园低5℃左右。

    除了整齐,世博公园还有不规则的地方。公园地面的规划灵感源自于“水”,小径、长椅、亭子的布置如同江水般高低起伏。其中,小径的路面摈弃传统的花岗岩和水泥,多采用碎石、沙子、贝壳等自然透水材料,既环保又散热,还能快速排走雨水,不会出现泥泞的情况。

    世博公园解读


世博公园 - XYX - XYX之梦游

    位置:北临黄浦江、南至浦明路、西起打浦路隧道、东至世博园庆典广场

    面积:约23公顷

    定位:中心城区的绿地、滨水的绿地、世博的绿地

    主体结构:形如打开的中国传统折扇

    主要植物:银杏、香樟、青枫、东方杉等乔木,山楂、橘树等果树,多种鲜花

    世博公园十大景点

世博公园 - XYX - XYX之梦游

图1:世博公园局部鸟瞰。

世博公园 - XYX - XYX之梦游

图2:世博公园紧邻卢浦大桥,保留有港口塔吊,将为城市提供优质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

世博公园 - XYX - XYX之梦游

图3:世博公园的乔木形成一道道通风道,将江风引入世博园。

 

 


世博公园 - XYX - XYX之梦游

图4

世博公园 - XYX - XYX之梦游

图5

世博公园 - XYX - XYX之梦游

图6

世博公园 - XYX - XYX之梦游

图7

 

    1、和兴魅影:位于世博公园东端,为上世纪30年代建成的老仓库,经改造翻新后,将让游客体会到老工业的沧桑巨变。

    2、扇林风廊:乔木种植以折扇的骨架为原型,均匀地种植成整齐的南北向条状林地,有利于空气的流通。

    3、地景建筑:为避免建筑体量过大对公园景观的影响,将景观与建筑相结合,建有宽敞的二层观景平台,为游客提供北观浦江、南赏园景的良好去处。

    4、跌水细溪:为世博公园卢浦大桥以东区域的主景观水系,水景生动自然,层层跌落,结合丰富的水生植物,给人清新自然之感。

    5、江畔塔影:为保留的工业遗迹老码头。其中,两座保留改造的港口塔吊不仅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还建成一个开放式观景平台。

    6、飞弧桥:位于世博公园中部,飞跨景观水系,直达黄浦江边。该桥的桥身造型优美,犹如雨后彩虹,浮现于一片翠绿之中。游人拾步而上,视野逐渐开阔,雄壮的黄浦江和卢浦大桥尽收眼底。

    7、近望彩虹:这里是保留下来的工业码头,也是观赏卢浦大桥的最佳视觉区域。每当夜幕降临,在这里将观赏到卢浦大桥如同彩虹般映入江心。

    8、生态溪流:作为自然式水系,配置丰富的水生植物,营造出趣味自然空间。这里毗邻宝钢大舞台,将成为游客驻足观赏的地点。

    9、卢浦倒影:这里的公共建筑外立面全部种植垂直绿化,营造出一个立体的绿色空间。世博公园的自然湿地——水镜就位于该处的东北面,水镜倒映出卢浦大桥的身姿。

    10、江滩杉林:一排排水杉形成贯通南北的景观视线通廊,并采用喷雾系统,为游客提供一个梦幻般的体验空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4160-584528.html

上一篇:USB显微镜下的蚕卵虫卵
下一篇:商业街的皮影戏
收藏 IP: 58.25.153.*| 热度|

1 陆俊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10: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