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事的私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曹聪 曹聪的博客

博文

大学校长转任对利益攸关各方都不公平 精选

已有 7297 次阅读 2008-11-18 20:42 |个人分类:科教兴国|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首先声明:

 

1)笔者对大学校长们没有有任何偏见,也完全相信他们有能力、很称职,否则他们如何从非985大学转到985大学(比如从中国政法大学到山东大学)、从985大学转到985重点大学当校长(从吉林大学到北京大学)?

 

2)笔者认为,这些校长不乏中国科学界的精英。对他们只有仰慕之心,绝无不敬之意。如在无意之中有任何冒犯,小生这厢有礼了。

尽管如此,从对事不对人的角度出发,从对中国大学尽快与世界接轨、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良好愿望出发,笔者认为,此事有值得商榷之处,因为大学校长如此转让,对包括所涉及的大学的师生、校长本人、他们前后任职的大学、甚至任命他们的教育部等利益攸关各方都不公平。

 

笔者是受到周可真老师的博文的启发才得出这个结论的。

 

周老师指出:“在现行的这种大学领导任免制度下,对于大学来说,由于其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在法律形式上无权决定本校党委书记和校长的任免,其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对于他们就都是外在的,故至少在意志感情上他们是难于认同作为他们的校领导的书记和校长的,从而反过来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也就难以以‘天经地义’的校领导身份来顺畅有效地实施对本校师生的领导,而常常不得不借助于行政命令才能达到其领导目的,如此,他们并不是按照大学固有的教育规律来办学,而是本质上把大学当作一个特殊的行政单位来实施其行政管理了。”

 

周老师博文的链接: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6062

 

周老师的意思是说,如此任免校长,对大学师生不公平,因为他们的意见根本没有得到考虑,师生与校长之间会有一种疏离感,并由此对校长的施政予以抵触。

 

而由于校长的任命没有得到师生的认可(当然,也许没有必要听取师生意见),他们可能面临着所谓“合法性”的考验师生(当然,也许对所谓的legitimacy的担忧是多余的)。在这种情况下,校长治校的理念很可能得不到贯彻,学校的发展很可能遇到困难。一旦出现这种局面,对新任校长公平吗?

 

同时,由于实行的是任命制,个人偏好可能很少加以考虑,或者说,个人偏好至少不是得到任命的主要因素。这同样对新任校长不公平。

 

具体地说,对吉林大学来说,周校长在那里奉教育部之命将“枪眼”堵得严严实实的,30亿的窟窿填上了,如今的吉大“各项事业稳步推进,学校发展的规划已经明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初露端倪,学校综合实力稳步上升,全国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大学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对周校长的高度评价的链接: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8/11/213256.html

 

在这个时候将周校长调离吉大,对吉大无异于釜底抽薪。可以肯定地说,周校长继续留在吉大,对吉大的发展更有利。所以,这一调动,对吉大极其不公平(除非吉大师生不认可上述高度评价)。

 

由于周校长在吉大师生中颇有口碑,凡事与周校长比较恐怕是免不了的,师生更有可能怀念他的“浏阳花鼓戏”,这对继任开展工作也是不利的。所以,对继任也不见得公平。

 

而对周校长来说同样不公平。他回母校不但是顺理成章的事,而且高就(他本来就是京官)。当然,他还“希望得到北大全体同志们的接纳、认可和欢迎”。

 

许校长从“一头雾水”开始,恐怕周校长也会有这么一段对北大重新熟悉的过程。他是否也会像他的吉大继任者一样,生活在其前任的“隐形的翅膀”之下?

 

更重要的是,在记者笔下“依然十分年轻”的周校长,由于年龄的限制,即使有三头六臂,也无法使时光倒流,5-6年后将不得不像许校长那样退休。所以,留给周校长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伟大事业作出应有的积极贡献”的时间其实不多!

 

最后,对作出任命的教育部是否公平呢?让我们来做这样一种假设:本来中国有可能在一定时间内(比如说20年)建成一、两所世界一流大学。这次调动,时间可能因磨合期而被推迟。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使命,兹事体大,一旦耽误了,出现纰漏了,教育部岂不是吃不了兜着走?

 



大学换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671-47364.html

上一篇:(转贴) 许智宏院士致全校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的信
下一篇:南大的不幸与哥大的幸运
收藏 IP: .*| 热度|

7 李侠 武夷山 李小文 王德华 刘立 李宁 唐小卿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4: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