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day80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博文

哈佛中国史:挣扎的帝国 元与明——阅读笔记

已有 1950 次阅读 2020-8-22 16:13 |个人分类:读万卷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图书规格

【 书 名 】哈佛中国史:挣扎的帝国 元与明
【 作 者 】卜正民
【 ISBN 】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7 第一版

笔记

一个温暖、湿润的世界变得寒冷、干燥将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国家和社会变得更为强大,也彼此分离。各个经济体彼此连接,商贸活动日趋重要。人们不得不想出新的办法,去解释自己本身和周遭发生的变化,使种种新的生存格局合法化,也使自己能理直气壮地采取新的行为方式来顺乎世事的变迁。 


反常气候的侵袭不断,近海又有外来商人频仍闯入的身影,使得一些人感到无所适从,只能牢牢抱守祖训。另一些人则不愿拘泥,用新的思想重构世界的秩序,并在其中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所在。于是乎,元明是一个迷惘不安的时代,也是聚讼纷纭的时代。 


在元朝建立之前,蒙古帝国就已发展出了令人震惊的通信网络。没有长距离通信的手段,蒙古人就无法控制边疆地区。
在通往各个行省的每条驿道上,每隔40或50公里就有一个这样的驿站,传送紧急公文的马递,一日之内可行400公里。
与之并行的是兵部用以传递日常公文的独立系统。这套系统依靠的是“急脚递”而非马递。(他们)身缠宽大的腰带,腰带上悬数个小铃,一跑起来,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听到他们的铃声。他们总是全力奔跑,且最多跑5公里路。 


人口统计和赋税定额,编户和移民,族群聚合和分离,这些都是国家通过设计各种程序和机制来登记和控制国境内的每一个臣民。这种控制之所以可能,是因为有一套自上而下、各行政单位彼此勾连的体系,其触角一直延伸到乡村,深入每一户家庭。没有哪个人的生活能超然于国家单位之外——至少这是该体系的目的。 


礼治对国家而言是重要的,但礼要靠个人、家族和整个社会共同遵守,做到各安其位、各行其是。皇帝所能做的是挑出不合规矩的个例,并对其进行干预。
合乎情理的做法是让礼仪服从于财产,而不是让财产为礼仪而改变。礼仪维系了家族,而财产使它们存在。 


“同”不仅仅是一个哲学观念。它也决定了一些人如何回应与另一种哲学相遇所带来的认同挑战。
元代政权的维系依靠的是多民族国家的理念。但是它不仅没能使人们联合为一体,反而造就了一个以“异”为根本原则的民族秩序。明代放弃了多民族的策略,选择联合那些已经被联合起来的人,即“华”或者说“汉人”。
元代宣扬国家统一,却奉行民族区隔政策。明代奉行的是民族统一和国家统一的政策。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同”的理念却在大众心目中播撒了仇外的种子——对不同者的恐惧。使多数明代官员无法了解和适应外部世界。
那些试图打通一切传统和信仰的人,本希望创造一个更为包容的世界,到头来却发现,捍卫他们心中理想的道德阵地已经失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5749-1247442.html

上一篇:哈佛中国史:儒家统治的时代 宋的转型——阅读笔记
下一篇: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 大清——阅读笔记
收藏 IP: 1.202.18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00: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