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lin Wu Bolg Quantum Hermene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sglwu philosophy of physics、philsophy of technology、quantum hermeneutics

博文

从核物理学到原子弹之一

已有 4238 次阅读 2011-3-20 07:40 |个人分类:科学技术的哲学与教学问题|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原子弹, 日本地震, 核电站, 科学价值中立

吴国林
    最近日本地震导致核电站受到极大破坏,这是我们再一次审视科学是否要对技术的后果负责任的时候了。在当代科学与技术条件下,没有科学,就没有技术;反过来,没有当代技术,也没有当代科学;当代科学与当代技术都处于当代社会这一系统中,相互作用。当代科学一定要对其社会后果负责任,即科学不纯粹是一个知识系统,而是具有实践意义的知识系统,具有极大的改变世界的能力。
    下面这篇论文曾发表在《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现分两次发出来。这里以《从核科学到原子弹》为题。
 
                        科学负荷价值新论

吴国林

 

要: 科学分为科学自身与科学的环境。科学自身具有主体间性。科学自身的经验实证性要求技术创新以满足理论的检验,从而科学渗透了价值。科学、技术与社会通过涌现生成一个复杂系统,于是科学产生了不等于科学自身的性质,使科学定律渗透了价值。科学向技术转化存在合法性问题,是否合法与价值有关。原子弹的研制过程表明,科学、技术与价值之间是紧密联系的。

关键词  科学;主体间性;合法性;价值负载

 

A New Discussion on the Science Laden-Value

                                                    Wu Guolin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China)

 

     Abstract:  Science may be divided into science itself and the context of science. Science itself is of  intersubjectivity, and its positivity of experience must dem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o as to test theories, and science is laden-value.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form a complex system, which makes scientific laws is laden-value. There are legitimistic problems during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science to technology, and legitimacy depends upon the valu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tomic bomb shows that science, technology and value are interrelated and interacted.

Key Words: science; intersubjectivity; legitimacy; laden-value

 

        1914年,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 Weber)在其《“伦理的中立性”在社会学和经济学中的意义》论文中,明确提出了“价值中立性”的概念,并把它看作是科学的规范原则。他认为,为了保证价值中立原则的实施,科学家就要使用“理性”的方法,要采用恰当的论证规则,运用正当的逻辑规则和方法。20世纪二三十年代,逻辑实证主义在事实与价值截然划分的前提下,进一步强化了科学的“价值中立性”观念。库恩以来的历史主义学派批判了逻辑实证主义的“价值中立说”。劳丹认为,价值本来就内在于科学自身结构之中,也只有纳入科学的内在结构,才能更好地解释科学的合理性。[[i]]

    国内学者也参与了有关论争。张华夏认为,科学真理是价值中立的。[1] 江涛认为,科学在其内在机理中具有价值负荷。[2] 刁生富认为,从研究动机、研究战略转移、研究过程、知识体系到理论评价等整个科学活动来看,科学都负载价值。[3]

    但是,以上的论证是不充分的,特别是对于一个自然科学家来说,其说服力是远远不够的。

    在自然科学家看来,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其科学事实、概念与理论非常优美,其严格的逻辑、解释力和预见力令人叹为观止,因此,要接受量子力学、广义相对论等自然科学负荷价值的观点,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明显对原来的科学信念带来巨大的冲击,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必须论证科学自身内在地负荷价值,即坚持“科学负载价值”观点。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科学可以分为科学自身与科学的环境两部分。科学自身science itself)就是关于自然的知识系统,它满足逻辑一致性、经验实证性、解释性和预见性。科学自身是由科学概念、科学定律和科学理论等形成的。本文将论证科学自身不是价值中立的。若此,我们才能从最本质的意义上回答科学负荷价值。

     一、科学自身具有主体间性

    一种观点认为,科学定律是价值中立的,这是保证科学中立性的根本基础。但是,这一观点是存在问题的。

    持这一观点的论者把科学定律看作是科学自身的代言人。无疑,科学作为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它的基本内容、事实,具有不依赖于人的价值观念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但是,仅仅把定律看作是自然科学的代表还远远不够。科学定律不等于是科学自身。科学自身是一个系统,其基本要素包括科学概念和科学定律,包括科学概念与经验世界之间的联系规则,还包括科学方法。比如,牛顿力学包括质量、力、加速度、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但是在牛顿力学中,并没有对力学的相关概念进行严格的定义。牛顿没有把质量定义为物质的量。从操作角度来看,宏观层次的质量是由仪器来定义的,而微观层次的质量是由相应的定律来定义的。例如,狭义相对论中的质量是由动力学理论来定义的,于是有“质量增加”现象。事实上,基本物理概念的建立总是同相应的物理定律分不开的,而且还与经验的操作测量有关。可见,有关质量、力等概念还渗透了相关科学共同体的约定——主体间性。

    因此,科学定律自身实际上包含了经验世界与科学共同体的有关约定,不然,科学共同体又如何将科学定律见之于经验世界呢?

    科学自身还包括科学常数。物理常数是物理学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但物理常数并不是确定的,其准确性受到科学共同体的认定。比如,测量光速从光学法发展到克尔盒、谐振腔、光电测距仪等方法,大大降低了光速测定的不确定性。光速常数才由1983年第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上作出决定,将真空中的光速确定为精确值,这是一种国际协议。其他常数(如电子电荷、普朗克常数等)的测定也是如此,而测量结果又与使用的仪器与测量方法有关。实际上各种测量都会存在误差,但我们又必须认定一个准确值,这个准确值只能由科学共同体——国际计量大会来确定,这也反映了主体间性

    科学家在对多个科学假说进行选择时,也在用价值观念来进行判断,特别是与科学权威的价值判断有很大关系。经验实证到什么程度,科学假说可以作为一个科学理论,这是由科学共同体决定的。正是由于科学共同体的价值判断作用,在科学史上不缺乏一些正确的科学理论被当作错误的理论。

     二、科学的经验实证性负载价值

    科学自身的经验实证性必然要求科学包括应用科学和工程科学,特别是当代前沿科学更是如此。科学的经验实证原则将科学理论与经验世界联系起来,也就必然要求科学与技术相结合,要求技术与科学的发展相适应,因此,科学内在地要求技术创新以满足理论的检验。比如,基本粒子物理理论的检验就包括相应的大型粒子加速器,粒子加速器既属于应用科学和工程科学,又属于技术产品。没有粒子加速器的检验,基本粒子物理学的理论就不能称之为一个正确的理论。

    从粒子加速器对于基本粒子物理学的检验结果来看,它属于价值判断范围,即检验结果是好还是不好。但人类伦理价值的观念不能仅仅停留在仁爱、善恶观念,还需要有自由、民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的观念进行调节。科学理论的检验结果是否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科学理论总与一定的实验技术相联系,科学概念(术语)的有关意义总离不开操作层面的定义。比如,量子力学的有关规律是与量子力学的有关实验相联系的。量子力学理论是否正确要通过有关量子力学的特定的测量仪器来测定。可见,科学理论(假说)的检验总离不开实验技术(或设备、仪器)的改进,而这里先进的实验技术正是有关技术产品的先驱。这表明,科学假说的检验使得有关实验技术产品得到研制,而这些技术产品的外流也可以带来社会危害,比如,有关基因的研究、病毒的研究等,就有可能使病毒从科学研究实验中漏出来。

    科学实验需要解决大量的工程技术难题,往往实验技术非常先进。实验装置的设计制造已超出了同时代工程技术的常规,必须由实验科学家和工程师协作共同制定技术规范。相应的实验技术成果很容易向社会扩散。

    我们常说许多科学技术成果停留在实验室,就在于实验室有更高的精度和技术水平,具有一般的工业生产难以达到相应的技术水平。

 


[1] 张华夏,科学自身不是价值中立的吗?[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7, 10.

[2] 江涛,科学:是价值中立, 还是负荷价值[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7,(2),25.

[3] 刁生富,科学的价值中立与价值负载[J]学术研究,2001,(6),68.


[[i]] .劳丹,科学与价值[M],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81-8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7363-424340.html

上一篇:夜游香港维多利亚港
下一篇:从核物理学到原子弹之二
收藏 IP: 222.201.155.*| 热度|

3 文双春 赵国求 yinglu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5: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