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昌凤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acf 南轩别韵

博文

按标题搜索
诗海拾贝(十三):禅参窄道通真道
2009-3-20 11:33
前者,有李霞先生在我的博文《感事呈张志东教授》后面留言: 马兄的诗似乎情绪大了些, 磨剑十年持利剑,为山百仞立高山 一句中重复用字有两处,是马兄有意的? 日前又有本家妹子丽丹在博文《元遗山南乡子南歌子词十二首》后留评 :人日过三日,元宵便五宵&rsquo ...
个人分类: 诗海拾贝|8327 次阅读|15 个评论
诗海拾贝(十二):无意插柳柳成阴
2009-3-15 12:01
提起聂绀弩,想必上了一些年纪的人对他并不陌生。比如有人这么评价他:聂绀弩,落拓不羁,我行我素,不拘小节,周恩来说过他是大自由主义者。当年《申报》的《自由谈》上,有两个人的杂文与鲁迅神似,一个是刻意学鲁的唐弢,另一个是随意为之的聂绀弩,他被认为是鲁迅之后的杂文第一人。晚年,聂绀弩运 ...
个人分类: 诗海拾贝|4023 次阅读|11 个评论
诗海拾贝(十):一段公案费思量
2009-2-21 10:08
前面谈到了诗的唱和,觉得意犹未足,想再说几句。这里要提到日前科学网上的一段公案。一日,在绥阳兄的春来茶馆品茗消闲,突然有墨客兄造访,并吟下一阕《鹧鸪天》飘然而去。墨客兄的词这样的: 鹧鸪天 立春 小苑梅香伴雪浓,雪 ...
个人分类: 诗海拾贝|3828 次阅读|9 个评论
诗海拾贝(九):阳春一曲和皆难
2009-2-20 12:00
前面说到诗人之间喜欢唱和,以至一唱数和。究其原因,可能一是某诗确是好诗,读者阅后有感于心,遂生唱和之念;二是诗本身并不咋滴,由于作者的名誉和地位或所述兹事体大而使人顿生仰慕攀附之意。比如,唐代有个贾至贾舍人(何许人也,在下不去追究,应该是皇帝身边的一个高官),写了一首七律 《早朝 ...
个人分类: 诗海拾贝|9347 次阅读|7 个评论
诗海拾贝(八):自古红颜皆薄命
热度 1 2009-2-19 14:01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很多的才女,她们能诗能文能弹能唱。然而,似乎有不少才女命运多舛,或者遇人不淑,或者晚景凄凉。难道真如俗话所说的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李清照和朱淑真是众所周知的两大才女,前者饱受离乱之苦,丈夫去世后更是孤苦无依,以至晚年在 ...
个人分类: 诗海拾贝|9533 次阅读|11 个评论 热度 1
诗海拾贝(七):故国飘零事已非
2009-2-18 11:30
古代诗人往往因为自己的某首诗或某句诗被同时代人或者后人赋予雅号或别称。如唐代诗人郑谷以《鹧鸪诗》而闻名,被人称为郑鹧鸪。崔珏因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杜牧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王昌龄七绝写得深情幽怨、音旨微花,而 ...
个人分类: 诗海拾贝|9374 次阅读|5 个评论
诗海拾贝(六):似曾相识燕归来
2009-2-17 11:02
古代诗人往往很珍惜自己的得意之句。这里举两个例子。一是宋代大诗人苏轼,他写了一首七律《九日次韵王巩》: 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从事到青州。 鬓霜饶我三千丈,诗律输君一百筹。 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他对自己这首诗的最 ...
个人分类: 诗海拾贝|8764 次阅读|7 个评论
诗海拾贝(五):去年一滴相思泪
2009-2-16 23:02
稍稍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古代诗词中大量使用夸张这一修辞手法。这不?话说一日苏东坡看到自己的才女妹妹苏小妹又大又突出的前额,忍不住提笔逗乐一下乃妹: 头未出门三五步,额头已至画堂前。 小妹既然是才女,当然也不会示弱,当即提笔续道: 去年一滴相思泪,今日方流到口边。 ...
个人分类: 诗海拾贝|9503 次阅读|9 个评论
诗海拾贝(四):终无鱼腹藏伊妹
2009-2-16 08:05
旧体诗词发展到今天,其生命力已经日薄西山,可谓奄奄一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是大多数人基本上看不懂。看不懂的原因大概是不外有二:一是旧体诗词中大量存在用典现象,有些诗词甚至一诗数典。在博览全书(指文艺史地类)方面,今人恐怕难胜古人。所以在方家 ...
个人分类: 诗海拾贝|3787 次阅读|7 个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01: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