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夏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mistryche 宁拙毋巧 宁朴毋华

博文

浩然之气的培养莫过于从唐诗鉴赏入手

已有 2201 次阅读 2016-4-8 12:32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在中国哲学史上,孟子很强调一个人的“浩然之气”的培养,中医理论中也很重视人体三宝“精气神”的培育。作为现代人,我们很多时候丢掉了很“大气”的东西,容易痴迷金钱、美色等“小气”的东西,精神很难放松。

我支一招——从唐诗鉴赏来培养人的“浩然之气”。有了“浩然之气”,整个人的生存境界就提高了。比如,我今天就欣赏了李白的《送友人入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诗句中的“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写得气势磅礴,生动地诠释了“浩然之气”!

次日,洒家又欣赏了一首唐诗——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其中最后一联的“无为”理解起来颇费周折,最后将其解释为“切莫要”比较妥帖。我感觉唐诗的诵读是第一位的,理解还在其次。为什么呢?原因有二:其一,诵读多了自然就理解了;其二,古人的一句话往往可以有多种理解,多种理解有时甚至可以兼容。当然,我们在学习唐诗的时候,还是要尽可能理解原诗的本意,这样对诵读也是很有裨益的。

意犹未尽,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更是唐诗中的精品: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中第三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寓哲理于情景之中,象征黑暗之中孕育光明,体现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第三日,随老婆去其娘家,仍念念不忘欣赏唐诗。霍松林老先生注解的王维《终南山》,让我回味无穷: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诗中第一联“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近天都”实际上是采用夸张的手法,描写终南山的高接近于天,和“接海隅”对仗工稳。第二联中“回望”与“入看”都省略掉了主语“我”。第三联,“我”站在“中峰”,发现众多高低不一的沟壑,形成背阴和向阳的不同景观。最后一联,话锋一转,“我”想投宿,隔水问樵夫。先静后动,相互衬托,更显终南山乃世外桃源。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我读小学时语文课本选入的诗篇。虽然记忆深刻,朗朗上口,但长时间理解不到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句的“依山”、“入海”均作状语,修饰“尽”和“流”。最后一联如果翻译成大白话,那就是“站得高,看得远”之意。这一方法论可以广泛运用于学习和生活中。比如,在治学方面如何做到“专与博”的统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亦会给我们莫大的启发。

《终南望余雪》是唐代诗人祖咏的应试之作。就应试而言,本应作十二句,他仅作了四句就交卷了。人问何故,答曰:“意尽”,充分体现了诗人的开创和大胆: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诗中“林表”当“林梢”解,“霁”(jì)这里专指雪后天气转晴。诗人善用通感,其中的“增”字可谓点睛之笔。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我们不能仅局限于诗中个别字句的疏通,而应该联系当时的历史,知人论世。这方面最好的例子当属杜甫的《曲江二首》:

【其一】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其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当时的背景是安史之乱,唐王朝正由盛而衰。杜甫作为一个谏官,满腔热情地向当时的皇帝提出建议,但皇帝对之很反感。杜甫感觉自己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对于谏官这一“浮荣”无所谓,不愿以此羁绊自己的本性。有些搞物理的人喜欢引用“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这也很好,但杜甫意不在此,这里的“物理”专指当时的历史事件所反映的道理。整篇诗歌艺术性很强,用词奇特、巧妙、含蓄。如果配成歌曲,那是相当优美的!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成都居住时所作的一首佳作。作者以拟人化的手法描述春雨。读中学时,迫于应试的压力来不及细细品味,也没有疏通字词,只记得“润物细无声”之类的只言片语,悲乎哀哉!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句中最后一联,“晓”表明天刚亮的时候,“花重”指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所做的一首欢快的诗歌: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需要注意的是,诗中第三联“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而非现代意义上的“青春”,“作伴”指与妻儿同行。第四联体现了杜甫老道的文字功底,有“巴峡”对“巫峡”、“襄阳”对“洛阳”这样的句内对,更有“即从”对“便下”这样的流水对。

唐诗中歌颂母爱的诗篇当首推孟郊的《游子吟》。孟郊自小家境贫寒,五十岁好不容易获得一官半职,便将老家的母亲接到工作的溧阳,遂作《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作中最难理解的一句是尾联。“寸草”指小草,比喻子女。“三春晖”喻指慈母之恩。“三春”指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指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一诗,字面意思理解起来很简单,而表现出的意境却很高远,颇具道家风骨: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5433-968704.html

上一篇:未来的高等教育只会存在两类学校:技能培训学校和研究型大学
下一篇:人的自发过程——我们中国人凭啥要那么听话,守规矩呢?
收藏 IP: 120.197.105.*| 热度|

3 尤明庆 徐令予 zousu201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1: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