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rong071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rong0718

博文

按标题搜索
张籍:伯乐与千里马(4)
2025-1-12 19:07
张籍是朱庆馀的伯乐。 张籍的伯乐,则是韩愈。将张籍引荐给韩愈的人,是孟郊 (《游子吟》的作者) 。 唐德宗贞元十二年 (796年) ,孟郊考中进士后,东归家乡,途经和州时去拜访了张籍,相谈甚欢。贞元十四年 (798年) ,张籍北游至汴州 (今河南开封) ,经孟郊介绍,与韩愈相识。韩愈对张籍 ...
528 次阅读|没有评论
张籍:伯乐与千里马(3)
2025-1-8 19:59
张籍还有一首诗,题为《节妇吟》,其中名句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很多人可能都听说过。这首诗从题目和字面上看来,写的是闺情,但实际上,这首诗是张籍用来委婉回绝一位节度使的招揽的,完整题目是:《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李师道当时是平卢淄青 (在今山东) 节度使,又 ...
547 次阅读|没有评论
商山的枳
2025-1-4 20:55
商山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交汇处。 关于商山,有一个很著名的典故”商山四皓“,他们是秦朝末年四位有名的隐士,又拒绝了刘邦的延请,刘邦想废掉太子刘盈,但是吕后向张良问计,请了商山四皓为太子宾客,刘邦无奈,说太子羽翼已成,于是就此罢休。 商山四皓,大致生活在秦末汉初,也就 ...
412 次阅读|没有评论
《九歌·东皇太一》里的良辰吉日与雅言
2025-1-1 20:17
今日元旦,良辰吉日,风和日暖。 良辰吉日这个词,最早应该追溯到屈原的《九歌·东皇太一》,这首诗也很适合元旦这样的喜庆时节: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qiú)锵鸣兮琳琅。瑶席兮玉瑱(zhèn),盍(hé)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jiè),奠桂酒兮椒浆。扬枹(fú)兮拊(fǔ)鼓,疏 ...
658 次阅读|没有评论
张籍:伯乐与千里马(2)
2024-12-31 19:20
《唐诗三百首》还选入了朱庆馀的另一首诗《宫中词》: “寂寂花时闭院门, 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 鹦鹉前头不敢言。” 百花盛开的明媚春光里,紧闭的院门格外孤寂。院中美人互相依偎着,并肩站在廊下欣赏这春光。她们满怀幽情,想要互相倾诉这宫中的愁苦之事,然而廊下挂着鹦鹉,因此她们谁也不敢吐露自己 ...
370 次阅读|没有评论
张籍:伯乐与千里马(1)
2024-12-25 21:13
唐敬宗宝历二年 (826年) ,一个名叫朱庆馀的考生,给当时的著名诗人张籍送上了一首诗:“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 张籍时任水部员外郎。水部是工部四司之一,主管水利。工部四司,郎中各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各一人,从六品上。 所以这首诗题为《近试上张 ...
405 次阅读|没有评论
唐代长安的橘子
热度 1 2024-12-15 13:20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春秋时期便已经有这样的常识。 中国历史上大部分时候,也都是如此。因为气候水土的限制,橘子只能生长于淮水之南。 今人总结, 橘子适宜生长在12-37℃,年日照时数在1200-2200小时,年降水量1000毫米,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地方的亚热带、热带地区。这个纬度最北端,大致也是 ...
770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1
这里的“橘洲”应该就是今天的“橘子洲”吧?
2024-12-9 19:56
唐诗中提到“橘洲”的地方不少,而且常常往和湘水等标志性地名一起出现,如: 杜易简《湘川新曲二首·其一》 :“昭潭深无底,橘洲浅而浮”。 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 刘禹锡《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自述故足成六十二韵》:“茅岭潜相应,橘洲傍可指。” ...
817 次阅读|没有评论
奉橘三百枚
2024-11-29 20:51
唐代苏州太湖洞庭山的橘子,是皇家贡品,白居易当苏州刺史的时候,就曾经亲自上山督摘贡橘,还留下了诗句,同僚们也有唱和的诗句。 作为贡品,洞庭山的橘子,其品质深受唐人的好评与信服。 韦应物,就是写“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那位,也当过苏州刺史,他一个朋友写信给他,说自己生病了— ...
814 次阅读|没有评论
王昌龄:一帆风顺的考试路
2024-9-23 21:59
唐代那些著名诗人,科举路上跌跌撞撞的居多,这里面,王昌龄的考试路,就显得特别顺利了。他二十九岁第一次考进士就考上了,三十六岁、四十一岁两次参加博学宏词科也都一举通过——这可是韩愈考了三次都没通过、最后放弃的高难度科目。 王昌龄的考试路,为什么这样顺利? 原因或许很多,不过,且来看看王昌龄的诗 ...
1512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4 01: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