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hsbj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hsbj

博文

看看Chat OpeAI是怎样认识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 的

已有 1832 次阅读 2023-5-20 12:19 |个人分类:肿瘤治疗|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微信图片_20230520140251.png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是指在肿瘤组织中存在的一类免疫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淋巴细胞如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浆细胞以及浆细胞前体等。TILs在抗肿瘤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肿瘤特异性T细胞(TSTs),它们具有特异性作用,能够针对肿瘤细胞进行抗击,发挥抗肿瘤免疫效应。TILs的水平和类型与肿瘤的发展、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肿瘤治疗策略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具有以下抗肿瘤优势:

* 特异性作用:TILs中的肿瘤特异性T细胞(TSTs)具有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的能力,因此可以针对肿瘤细胞进行特异性攻击,具有较高的肿瘤杀伤能力。

* 根源性:TILs来源于肿瘤组织本身,因此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避免攻击健康细胞的风险。

* 免疫记忆:TILs能够记忆肿瘤抗原,对再次出现的肿瘤细胞进行及时攻击,具有持久的免疫保护作用。

* 多种类型:TILs不仅包括T细胞,还包括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浆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可在不同方面发挥抗肿瘤作用。

综上所述,TILs具有特异性、根源性、免疫记忆和多种类型等多种抗肿瘤优势,因此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在临床上可以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如:

* 黑色素瘤:TILs已经成为黑色素瘤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可通过TILs扩增、培养和输注等过程,激活免疫系统,针对肿瘤细胞进行攻击。

* 肺癌:TILs也在肺癌治疗中得到应用,通过注射TILs到肺癌患者体内,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治疗效果。

* 食管癌、结直肠癌、肾癌等多种实体肿瘤:TILs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展,已被证明具有很高的疗效和安全性。

* 已经晚期的肿瘤:对于一些晚期肿瘤,TILs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帮助患者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TILs在多种肿瘤治疗中均有应用,已经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TILs的临床应用虽然具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缺点:


*肿瘤样本获取难度大TILs来源于肿瘤组织,因此需要进行外科切除或穿刺等创伤性操作才能获取到足够的TILs,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和不适。


* 培养时间长:为达到治疗剂量,TILs需要经过长时间(3-4周)的培养,因此治疗周期较长。


* 成本较高:TILs的制备和培养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费用,造成治疗成本较高。


* 光敏性:在TILs治疗期间,患者需要遮光和保护皮肤,以避免因大剂量IL2导致的光敏反应等不良反应。


* 针对性限制:TILs只能作为对于肿瘤特异性T细胞比较高的肿瘤治疗,对于肿瘤特异性低的肿瘤,其效果可能较为有限。


     综上所述,TILs的临床应用仍存在一些缺点和限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提高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扩大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范围。

     提问 Chat AI多半会给出短的总体答案,原则上也没有错误。当你问它具体专业问题时,也会认识到自己前面回答的错误之处。比如:我问它:“TILs临床上培养要加入大量IL2, 培养3-4周达到治疗剂量,在这个条件下,除了T细胞,就算上NK细胞,基本上B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等其他细胞,已不复存在,所以您的多种类型的说法,在临床应用实际上并非如此?” 微信图片_20230520140251.png

     微信图片_20230520140251.pngChat AI回答:“非常感谢您的指正和补充。在临床上,TILs的培养确实需要加入大量IL2,并经过3-4周的培养才能达到治疗剂量。在这个过程中,除了T细胞,其他类型的免疫细胞如B细胞、浆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可能在培养过程中失去活性或数量减少。因此,在TILs治疗中,主要的免疫细胞类型确实是T细胞,具有肿瘤特异性、根源性、免疫记忆等抗肿瘤优势。非常抱歉给您带来了困惑,再次感谢您的指正和补充。”

     因此推测,当它回答某些总体问题时,搜索采用的大数据可能只是部分数据库的内容。当问道具体问题时,才会去地寻找针对性的更具体的答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02154-1388717.html

上一篇:癌症焦虑和抑郁的治疗处理原则
下一篇:什么是Kasabach-Merritt Syndrom综合征
收藏 IP: 120.87.13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20: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